觀《八佰》有感1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八佰》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八佰》有感1
不算寬的蘇州河將上海一分為二:南面煙火蒸蒸,華彩萬千;北邊灰暗殘破,殺機隱伏。如此情景,難說不是老天爺弄錯了拼圖。然而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我們當然知道,現實世界才是魔幻主義的溫床。那座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如今依舊佇立在蘇州河北岸,與周遭的所有格格不入。像一顆頑固的釘子,將那段荒誕險惡的歲月,與這繁華錦繡釘在了一起。
不知讀者是否與我一樣幻想過,如果將自己置于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會作何表現?是舍命衛(wèi)國,還是明哲保身?是憤恨眥裂,還是尋常度日?如果你也有這般迷思,那這部電影或能給你一點參考。雖說導演有《斗!贰ⅰ稓⑸返燃炎髦橛裨谇,《八佰》并不顯得出挑,但不掩滿滿誠意。其中人物群像的刻畫依舊秉承了導演細膩真實的風格,沒有偉岸光大的正義,但有可愛良善的猥瑣,看著舒服。而我們大概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應的人物。
我便像姜武飾演的老鐵,也許小毛病不少,但心眼不壞,吹牛皮抖機靈有余,然膽氣不足。要我這樣的人上戰(zhàn)場,還是一夫當關的劇本,阿彌陀佛,那是萬萬使不得。能不失禁已是幸事,斷不能指望我扛槍沖鋒,高呼中華民族萬歲。只是在亂彈中拉同伴一把,已是鼓起了十二分的勇氣。若是真的親臨現場,怕不要直接尿遁了才好。也是有了這樣的共情,才讓我們這些觀眾更添傷感;仡櫘斈,滿是被滾滾戰(zhàn)火軋斷脊梁的普通人,他們有的狗茍蠅營、膽小如鼠,有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即使這樣,戰(zhàn)爭也未必放過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只是尋常。小湖北一家三人盡歿,就可見一斑。
故事發(fā)生在1937年的上海,十月初秋本應天高氣爽,卻叫硝煙污了白日晴空。蘇州河南岸的風光依舊,卻也只是流于表面,其時暗潮洶涌,國之將破,世界各地人人自危,即便所謂的法租界,也真真是危如累卵。這樣牌場火熱更勝戰(zhàn)場的舒坦日子,不知尚有幾時。反觀北岸丑陋,倒是那四行倉庫,飽受槍林彈雨,卻依然絕世獨立,如驚濤駭浪里巍巍不動的燈塔,煞是凄美。許是不想讓觀眾錯漏了這苦心經營的美,影片中將其物化,具現了一匹不似人間的.駿馬。馬身雪白,鬃如銀蘇,奔騰于斷壁殘垣間,好像一顆嶙峋世界里,清白無瑕的赤子心,亦是八百壯士們崇高精神的化身。小湖北以馬入夢,端午如戲里的將軍一般,只身殺向茫茫海的敵人,也提前昭示了他們往而不返的覺悟,與殺身成仁的結局,惹人唏噓。
彼時,四行倉庫的處境不能不讓人聯(lián)想到當時的中國。半壁江山已沒,中華存亡旦夕,可謂百事休敝,大廈將傾。中華兒女到底是浴血反抗,還是做個所謂的順民?八十八師的四百將士們心無旁騖,被抓的逃兵們無可奈何,但河對岸的看客以及屏幕前的我們,還有的選。卻不知戰(zhàn)士們慷慨躍下,引爆炸彈時,你的胸膛可曾氣結?少年挽發(fā),勇闖橋關時,你的血液可曾沸騰?刀舞壯行,英雄赴死時,你可曾想與他們在一起,哪怕只是將手伸出那冰冷的鐵門,奮力地喊上一聲也好?
如果有,那請你務必,別讓這口氣平了,別叫那腔血涼了。即便你我生在這樣好的年歲,也斷不能忘了,通往和平的路上,皆是前人的苦難,英雄的血淚。
當全人類的災難具體到每個個體身上,其不能違抗的強勢難以言說。好在中國人信命,卻不服命,若天地無眼,不見人間疾苦,便教人為改命,即便拼得個身亡形銷,也總會有人,為中華民族之存續(xù)而戰(zhàn)斗。古于謙岳飛如是,今八百壯士如是,明日你我,亦當如是。
填曲做結:
大德歌八百壯士
九州難,中國亂,華燈軟玉香兩岸。白馬舞翩躚,夢回銀槍雕鞍。壯士去兮難再返,且把青天白日還!
觀《八佰》有感2
今天終于有幸在煒華見識到了《八佰》這部影片。我認為這確實是最能扣動我心弦的一部戰(zhàn)爭片。
然則,要進行分析,最直觀的方法是比較(fhj老師說得好)在這里我想和7—8年前看過的一部影片《狂怒》進行比較。
首先的不同是二者的地域文化差別,同是二戰(zhàn),一個是國軍抗擊日軍,一個則是美軍抗擊納粹,都體現戰(zhàn)爭的殘酷與血腥,然則兩者表達的主題在最主要的銘記歷史,守衛(wèi)和平之下,略有差異。
我認為狂怒他很好的體現了人性,人性最震撼的地方就在于成長性,即從懵懂出發(fā),到堅強乃至異化為殘忍,最后終于把生存本身奉為圭臬,可能這對于我們有些人來說算是局限的世界觀,屬于一種關在果殼中的悲劇,然則仔細思考,這恰恰也是對于反戰(zhàn)最好的呼聲,我認為影片最后諾曼被一個納粹軍少年放過是點睛之筆,但又顯得力道不足,少年意味深長的笑容似乎超越了這個時代,對于一個偏向紀實的戰(zhàn)爭片確實不合常理,我認為他真正的意圖不是為了體現侵略者超越國家立場能夠獲得人類共同體的同理心,而是一種人類摸爬滾打誤打誤撞走到的明哲之路(因此少年的表情完全可以有一系列的變化)可這如同一個閃耀的火花,與百年后我們的心靈相呼應,隨后又在百年前的洪流中熄滅,說到底,也是悲劇。
八佰則是以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與史實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了一部血肉分明的戰(zhàn)爭巨作,編劇顯然是有心把中華曾經生過病和仍然有希望的兩個維度纏繞在一起,然則我認為生過病這個部分很不巧的被橋那邊的激憤呼聲所沖淡(可能是我本人的問題,但我是直觀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這不屬于對這部影片的苛責,因為這部影片的表現手法注定了達到兩者的平衡交融,以致還原歷史真實模樣的同時還不忘傳遞精神已經是最難最難的事了。為什么?影片用了一個絕妙的表現手法租界和四行倉庫中間的那一座橋,極大極大放大了戰(zhàn)爭的悲劇性。這里大致有三點:租界和四行倉庫僅僅數百米天差地別的景象令人咋舌,令人難過,令人絕望,仿佛剛要游出水面,岸上有人看著你眼睜睜的被一種力量瞬間又抓回水底一樣;而橋不僅作為連接的載體,更在于是一個作戰(zhàn)的場景,日軍從中期的`進兵突擊到后面的狙擊式獵殺其實角色定位是略有不同的,前者有著一種正面公平對抗的感覺,后者日軍不見人蹤影,只有子彈在一個一個射穿士兵們的胸膛,仿佛是死神而不是侵略者,絕望瞬間拉滿一層,所以隨著時間的進展,會將絕望拉到更深,因此戰(zhàn)士們的覺悟越來越高,才尤為可貴。最后橋也扮演了一種生命通道,距離很近,實則很遠,這顯然是編劇明示的內容,以及影片頭尾諸多意識流手法不多贅述。
寫到這里突然有一些尷尬,說是對比,其實只是闡述了兩個影片不同而各有魅力的優(yōu)點,未來若能更加完美的將二者合為一體,我想歷史戰(zhàn)爭對人心的震撼和教育意義,也將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乃至每一個世界公民的心中!
觀《八佰》有感3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zhàn),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眾所周知,《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zhàn)區(qū)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所帶來的并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淞滬會戰(zhàn)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xx四行倉庫,與租界之間只有一條河的距離,他們孤軍奮戰(zhàn)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戰(zhàn)爭,他們只有400人卻對外聲稱800人,這正是《八佰》片名的由來。從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對于為淞滬會戰(zhàn)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并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克制,它甚至沒有采用史學界慣用的`“八百壯士”一詞!拔迦藶槲,百人為卒”,導演管虎用一個“佰”字,克制地體現了中國人都懂的中國軍人內涵。
影片一開始從逃兵的視角進入,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xiāng)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xx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zhàn)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
影片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故事,是日本宣稱三個小時讓xx淪陷,攻破四行倉庫。于是,英國人和日本人打下了賭,因為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所以他們有權接受。所有在租界的中國人,都跑出家門在圍欄邊觀看這一場戰(zhàn)爭。童子軍們正在積極的讓人們捐贈食物、錢財、水和藥品送到四行倉庫內。很多的士兵都留下了東西寄回家鄉(xiāng),這是一場殘忍的戰(zhàn)爭。日本人要用飛機重炮等重型武器來突破四行倉庫,但是會避開租界。為什么要避開租界,因為租界里居住有其他國家的居民,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中國,別的國家只會看熱鬧,所以只有國家變得強大,人民才不會被欺凌。
片中的人物并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zhàn)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于放棄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們的“白”在于愿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于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戰(zhàn)爭打響了,士兵們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國旗。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焙蜗隳倪@一句臺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長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奔馳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向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影片最后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觀《八佰》有感4
還記得一個月前,媽媽想帶我去看電影,她提議去看八佰。可爸爸卻反對,說它:“它有‘鼓吹國民黨’的‘嫌疑’”。一部抗戰(zhàn)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罪名”?老師一再推薦,我終于看完了這部電影。
事情發(fā)生在一九三七年的四行倉庫。對于這個名字,我既熟悉又陌生。它的名字出現在歷史書中,而我又對它剩下的一切一無所知。
這部影片,讓我最感到震撼的是不同人對戰(zhàn)爭的不同反應。有些人被直接拉去戰(zhàn)爭,有些人本來就是國民革命軍的一員,有些人是自愿奔赴戰(zhàn)場,還有的在租界,一河之隔卻好像與戰(zhàn)爭無關。
這部電影里,想要逃跑的人得到的鏡頭并不比那些慷慨赴死的人少。每每看到老算盤掙扎著要逃跑去娶老婆的時候,我心里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既心酸有憤怒的情感。淞滬會戰(zhàn)終究會失敗,四行倉庫最終會被炮轟成一座廢墟。面對一場注定要失敗的戰(zhàn)爭,我又哪敢保證自己不會有逃跑的.心呢?我會為了它而付出生命嗎?
當八百壯士或者主動、或者被迫舍生赴死、保全國之尊嚴的時候,河的另一旁,圍觀看戲的人們也因為他們而改變了態(tài)度,紛紛捐款捐物給倉庫。他們用生命喚醒了人們的民族意識!
我需要跟爸爸進行一場對話。
觀《八佰》有感5
“此岸是戰(zhàn)火硝煙,彼岸是夜夜笙歌”。影片講述的是淞滬戰(zhàn)役的一役,描寫的盡是普通戰(zhàn)士誓死保衛(wèi)上海的畫面,那些戰(zhàn)士有的在殘酷的戰(zhàn)場中掙扎,有的在戰(zhàn)場里猶豫動搖,但面對保家衛(wèi)國,他們挺身而出,無畏生死,用血肉之軀,建起一道堡壘,用血性和尊嚴讓旗幟在戰(zhàn)場飄揚。僅一橋之隔,那邊是天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也許說的便是這番場景了。此景我想說,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影片中的八佰壯士,其中有幾位從貪生怕死到英勇就義,從膽小畏懼,到大義凜然。因為看到了一位又一位戰(zhàn)士的`犧牲,喚醒了他們最后的民族之魂,促使了他們的轉變!吧嵘×x,兒所愿也”,“信念不會亡,中華不會亡”。
影片中最讓我震撼的,是那些戰(zhàn)士們在倉庫將被攻破時,綁上炸藥,報完姓名和籍貫后一個接一個地跳下去,頓時成為一團血霧的畫面。那些人還來不及留下一點點念想,甚至一張照片。
當謝晉元升起青天白日旗,當樓頂的戰(zhàn)士鳴槍為死去的壯士哀悼,當他們說著“中華不亡,中華不會亡”時,河對岸的人有的駐足低頭默哀,有的摘下帽子停下腳步表達敬畏,有的贊揚他們是英雄。他們將戰(zhàn)士們的浴血奮戰(zhàn)看在了眼里,于是,開賭場的拼死送去了電話線,唱戲的不再用言語表達他們所謂的愛國,學生偷偷渡河進入戰(zhàn)場,平民百姓用簡易的投擲器送去食物和用品。當女記者問起那戰(zhàn)士“這場必然失敗的戰(zhàn)爭,再繼續(xù)下去的意義是什么?”,那戰(zhàn)士的回答是“意義——這里是我們的家”。
在他們撤退過橋時,他們不問是生是死,也不求勝利與否,只為喚醒中國人民的靈魂。在他們全體沖橋時,對岸的人嘶吼著,沖開了阻擋著他們的柵欄,從那漆黑的網格鐵門里,伸出手,那一刻,我看見了他們覺醒的民族之魂!在中華悠久的歷史中,不僅有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更有無數人在中華危難之際喚醒人民。有棄醫(yī)從文的魯迅,有戊戌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啟超,有讓人們睜眼看世界的嚴復……還有無數為國捐軀,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他們是永遠屹立不倒的榜樣,永遠矗立的標桿。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觀《八佰》有感6
電影《八佰》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fā)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此戰(zhàn)為淞滬會戰(zhàn)最后一役。1937年我們經歷了最為艱難、最為慘痛的災難。影片中,當四行倉庫面臨敵人的包圍和猛攻時,一位士兵喊出“娘,孩兒不孝了”后與敵人同歸于盡。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士兵,在死亡面前卻毫無畏懼。這一壯舉體現了面對強大敵人的無畏之心,也表現出了堅信戰(zhàn)役必然勝利的決心。我們的企業(yè)文化也教導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如我們現在所處的改革升級之年,我們每個人、每位巴音孟克的家人雖然扮演的只是集團中普通的一員,但我們的心應當是向著一處,我們的勁應當往一處使。一個組織,一個目標,一個指揮,一個出口,當我們全員堅定信念,不達目標不放棄,那么還有什么能打敗我們?
影片中一位將士在留給妻子的絕筆家書中諄諄叮囑“讓我子孫后代,再不受此屈辱”,寥寥幾句足以讓人潸然淚下。他們與普通人一樣,有著對親人的依戀念想,也有對故土的眷戀,但在危難之時,卻毅然選擇挺身而出。在保衛(wèi)山河,保衛(wèi)祖國的偉大事業(yè)中,所有士兵堅定信念,舍小家為大家,這是大愛。我們的人道文化中亦教會我們大愛無疆,仁者愛仁,人生為愛而奮斗,為愛而生活。在共同鑄造幸福巴音孟克的`偉大事業(yè)中,我們需要的是挺身而出的精神,困難面前,不畏艱辛,成為戰(zhàn)士,做永不言敗的征服者。
影片雖有如此舍身忘我之人,亦有隔岸觀火之人。距離幾十米外的蘇州河南岸中外各國民眾親眼目睹了這場戰(zhàn)役,蘇州河一旁硝煙四起,一旁燈火通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有人心系對岸堅守抗戰(zhàn)的祖國同胞,冒死為堅守四行倉庫的戰(zhàn)士們送去所需物品。也有人事不關己,隔岸看戲。但就是這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們抱著必死的決心也要守住這最后的陣營。他們感染著蘇州河南岸觀望的普通民眾。
電影《八佰》如此震撼,也讓我心生敬畏。四行倉庫是八佰壯士的戰(zhàn)場,那么巴音孟克便是我們每個人的戰(zhàn)場。20xx年是集團改革升級之年,我們需要做的是緊跟集團前進的腳步,不拖后腿,有全局意識、經營意識、危機意識,明道擔當,天天反省,時時正我。執(zhí)行企業(yè)準則以及集團各項制度,與巴音孟克共同成長進步。
觀《八佰》有感7
在久違的電影院里,和家人們一起看了點映。一邊是炮火紛飛、斷壁殘垣,一邊是燈火通明、歌舞升平。一邊是地獄,一邊是天堂。河兩岸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zhàn)斗的一身肝膽;明知此去不歸,依然身圍炸彈縱身跳下同歸于盡的不回頭;明知此生再難見爹娘妻兒,仍然為國捐軀的一往無前……沒有人愿意犧牲,卻有人不得不犧牲。
縱使是市井混子,在國難當頭時,也愿意舍得頭顱去碰那子彈一顆。生如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對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拼了。
租界里的人看著四行倉庫里的八百壯士浴血奮戰(zhàn),現在的我們在這大熒幕上看著那段黑暗無邊,泣血掙扎的歷史,不是全貌,卻也掀開了一角,讓我們窺見那無奈、無助、無望被裹挾著、推動著,那無畏、無懼和無窮的力量在守護著,奔涌著。
沒有戰(zhàn)爭不慘烈,以前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如今的明搶暗箭,防不勝防。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時代,新的挑戰(zhàn),新的戰(zhàn)斗,如今的'我們,能做些什么?又該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們可以再多一點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不只是課本上的一個個數字,是來時的路,也是未來前行的燈塔。
觀《八佰》有感8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觀看電影《八佰》之前我準備了手帕,因為提前瀏覽了影評和一些采訪視頻,看到許多觀眾泣不成聲。而“舍生取義,兒所愿也”也被網友評為“年度愛國最佳誓語”。雖然早有準備,可當看到陳樹生渾身綁滿手榴彈,從窗口一躍而下,還有緊隨其后的“湖北通城李滿倉,湖南瀏陽王金斗……”,我還是不能自已地淚流滿面。他們?yōu)榱舜罅x,舍棄一切慷慨赴死的精神像一粒種子深深地種在了我的心里。
也許大多數人更多地看到了謝晉元等大英雄的壯舉,可我卻更加鮮明地共情到了巴蜀商會的刀子、逃兵老算盤、涉水送國旗的女學生等小人物的心路歷程。當陽臺上看熱鬧的男人拿起槍向日本人射擊的時候真的很男人!當賭場老板蓉姐拿著醫(yī)藥箱奔跑的時候真的好帥!當記者冒死撿回戰(zhàn)士遺物的時候,他配得起戰(zhàn)士對他的臨終托付!他們都是在英雄的感召下勇敢站出來的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這并不是小人物的個人英雄主義,這是千千萬萬個覺醒的中國人的縮影,這些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希望!也許上一秒我們還在劇情中暴風哭泣,可是下一秒我們就要回到現實中,點點滴滴地生活,悲傷過后更多的應該是覺醒,應該是讓民族大義的種子生根發(fā)芽!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不應該只是鳳毛麟角的`幾個人站出來,而應該是一大批人涌現出來,前赴后繼,如果每個國人都茍且偷生,誰來拯救中華?電影里有一個記者采訪戰(zhàn)士的鏡頭,戰(zhàn)士對記者說:“擔心不過來幫忙,就趴著看嗎?”簡直是醍醐灌頂!所有事不關己的你我他還不站出來么?所有假裝睡著的人還不醒過來么?
曾經有人說中國的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他們懶惰自私麻木不仁?墒窃谶@場疫情防控的全民戰(zhàn)役中,他們站出來了!用實際行動告訴全國人民,他們就是中國的希望,他們就是最平凡的英雄!當直面死亡的時候,哪個人會沒有恐懼?又有哪個人會沒有牽掛?但是他們義無反顧,他們把生命的高光時刻留給了祖國人民,留給了民族大義。他們從來不在嘴上高呼熱愛祖國,他們也從沒有感受過“改革春風吹滿地”,但他們卻有“丹心何需言在口”的風范。為祖國科技發(fā)展而殫精竭慮的新一代航天人、在體育館內刻苦訓練揮汗如雨的體育健兒……到處都是年輕人的身影。也許她們的床頭還貼著明星海報,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親眼見到自己的偶像;也許他們的手機里還有剛到手的裝備等著一試身手,在虛擬的世界里匡扶正義。他們都是孩子啊,可是在大義面前,他們卻是勇士。他們做了應該做的,他們做好了應該做的,而我們呢,也應該做好自己應該做的。當無數的醫(yī)護人員、社區(qū)工作者沖鋒在前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緊跟英雄的步伐,嚴守紀律,執(zhí)行命令,全民參戰(zhàn)!我們更應該以時代楷模為榜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孝敬父母,熱愛祖國,將民族大義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電影結尾處,租界欄桿外,無數覺醒的人們伸出雙手,渴望即刻拉回戰(zhàn)士的手、堅強加油的手、點贊的手……勿忘歷史,“我們今日的富足生活,是革命先輩一個一個拿著鮮血給我們鋪出來的!备S英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觀《八佰》有感9
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會涌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zhàn)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zhàn)到最后戰(zhàn)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zhàn)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zhàn)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fā)生于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此戰(zhàn)為淞滬會戰(zhàn)最后一役,故事圍繞八百孤軍血戰(zhàn)四行倉庫展開。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末期,中日雙方激戰(zhàn)已持續(xù)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率420余人,孤軍堅守最后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zhàn)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zhàn)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隔岸觀火的百姓們,雖然戰(zhàn)爭就在眼前,中間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獄形容毫不夸張,一些愛國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給戰(zhàn)士們送電話線,知道這場戰(zhàn)爭不僅僅是400多人,更是中國人民的戰(zhàn)爭!
一位姑娘給戰(zhàn)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fā)動猛烈的進攻,戰(zhàn)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并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電影年僅13歲的小湖北,跟隨叔叔哥哥落難逃命,卻在偶然交錯間被帶入四行倉庫。他看著對岸的燈光戲曲,眼中唯一的光芒是活下去,活著才是希望。所有人都照顧他,七月給他帶來洋飯店的蛋糕,端午告訴他們打完仗一起去照相。然而戰(zhàn)爭殘酷,戰(zhàn)火無情,叔叔被日本人切腹視威、七月被窗外飛過子彈一槍斃命、端午在對抗敵方機中掏空五臟六腑,愛他的人、可以依靠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在眼前驟然離世。后來,他放棄活的機會,用小小臂膀端著槍,眼神堅定地盯緊前方,恨不得一槍斃了日本兵!
直到最后,戰(zhàn)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拼命掩護著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著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qū)域,群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fā)了瘋似的想把戰(zhàn)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沒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沒有真正的英雄,畢竟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只是凡胎肉體,是父母細心呵護養(yǎng)育長大的。歷史雖然過去了,但是要牢記歷史,要努力讓自己更強大,少年強則過強,吾輩應當自強自立!
觀《八佰》有感10
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zhàn)區(qū)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戰(zhàn)士們?yōu)楸Pl(wèi)倉庫,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高喊自己名字排隊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于盡,他們自報家門跳下樓以身殉國時,每一個名字和每一個跳躍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鮮血和淚水。其中一位戰(zhàn)士陳樹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舍生取義,兒所愿也!”;女童子軍楊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游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入國軍手中;誓死保護戰(zhàn)旗能夠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戰(zhàn)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戰(zhàn)士前仆后繼……
“捐軀赴國死,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八百名壯士為了主權為了民族而斗爭,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屈不饒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今天和平的時代是這些無數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
觀《八佰》有感11
蘇州河靜悄悄的流淌,
一水之隔,一橋之距,
一岸天堂,一岸地獄,
一邊燈紅酒綠,歌舞升平,一邊炮火連天,滿目瘡痍。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河這邊,身處地獄的八佰勇士沖鋒陷陣、浴血奮戰(zhàn),守衛(wèi)著河那邊流光溢彩的繁華,正如片頭所言:待我成塵時,你將見到我的微笑。
八佰的'佰字旁邊是個人字,八百人的生命定格在四行倉庫,也印在中華兒女心中。槍林彈雨中,他們身捆炸藥包,大呼姓名只身跳下,用年輕的身軀護住了四行倉庫,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線;重炮轟炸中,他們前赴后繼,用血肉之軀為國旗筑臺,讓國旗屹立不倒,也讓祖國人的脊梁傲然挺立。再堅持下去的意義是什么?意義是這里是我們的家。即使平凡如塵,他們仍懷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氣魄,四天四夜,有血有淚,他們用血肉之軀直播的壯舉,振奮了隔岸觀火的國人,鼓舞了全國民心士氣。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蘇州河依然靜悄悄的流淌。
致敬每一位守一方故土,護山河安寧的革命先烈,致敬每一位中國軍人。
觀《八佰》有感12
我一直以為,和蘇州河畔相關聯(lián)的一定是輕柔的吳儂軟語,或者是悠揚的蘇州小調,直到這部電影鏡頭將畫面在這里緩緩展開。
蘇州河水潺潺,悄無聲息流逝,用一己之力劃分天堂地獄兩個世界,月色寒涼,照著南岸的天堂,燈火通明、歌舞升平,也照著北岸的地獄,硝煙彌漫,殘垣斷壁,這樣的景象,何其震撼,何其直擊人心!
沒有援軍,沒有退路。
歷史就是如此殘忍又真實,孤軍奮戰(zhàn)的四個晝夜里,在這場罕見的被圍觀戰(zhàn)爭中,那為壯聲勢對外號稱八佰人的四百人,生命在那一場戰(zhàn)役,永遠被定格!
被戰(zhàn)爭裹挾的每一個幼小的個人,都有牽掛,有掙扎,有惶恐,每一次天明,都有人再也沒能睜開眼睛,這里沒有風花雪月,來不及說聲保重,也許下一秒就是永別,可我慶幸,沒有人真的退縮,當士兵們舍身炸日軍的鋼板陣,一個接一個的名字報出來,一個接一個的赴死,我的眼淚洶涌而出,他們也是兒子,也是父親,也是丈夫,可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也是他們。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為我們守護歲月靜好的身影,從未遠去,直至今日依舊在!
近日,衛(wèi)國戍邊烈士遺骸的現場交接儀式上,大型軍機抵達機場,將士們列隊集合,為保衛(wèi)國土的英雄們鳴槍致敬,無比莊嚴的'儀式,是給他們的最高敬禮。
他們是加勒萬河谷沖突中犧牲的烈士,是以生命為代價守衛(wèi)祖國疆土的人,他們中有人即將為人父,有人只是青澀少年,他們也曾在某個夜晚抬頭望月思鄉(xiāng),但這一刻,母親的思念沒了盡頭,那些愛著他們的人也再等不到消息……
保衛(wèi)祖國疆土,守護巍峨邊界,當肩負起這樣的神圣使命,他們便是身披鎧甲的勇士,是我們每個人應當敬佩的人!
我們的民族,遭遇過天災肆虐,也對抗過戰(zhàn)火紛擾,我們的民族從廢墟中一次次站起,一次次奮進。
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里,不要忘了祖國,不要忘了舍生忘死守衛(wèi)祖國的人,不要忘了是誰在身后為我們守護和平,守護安寧,我們這些被守護的人,能做的,唯有銘記,唯有敬畏!
望明朝,未有人嘗戰(zhàn)血,未有人聞硝煙,未有人顧自看戰(zhàn)場寒涼的月光。
觀《八佰》有感13
抓住暑假的尾巴,爸爸帶我們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赐曛螅业膬刃木镁貌荒芷届o。這真是一部值得我們深思的好作品。
電影剛剛開始放映時,我覺得不甚理解,畢竟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然而情節(jié)越往后推進,我小小的心靈仿佛受到了巨大的觸動,多次握拳含淚。是呀,戰(zhàn)爭已經過去,壯士也早就被寫進了歷史,然而生活還在繼續(xù),愛國的主旋律不會暫停,先烈的精神將始終引領我們前進。
其中最讓我深受觸動的是《八佰》中的逃兵。這群逃兵大部分都是新兵,他們很多家里都是農民,還有很多人年紀尚小。在他們眼里,此次出行的任務就是打掃戰(zhàn)場。他們期待著任務完成后盡快回家與家人團聚。然而當他們面對日本人的殘酷打擊后,他們才發(fā)現這次危險重重,隨時可能丟掉性命。這里有許多人想要逃離,一些在逃亡的過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性命,還有一些成功逃脫。然而在這群逃兵中,更多的是在血與火的磨礪中戰(zhàn)勝了自己的恐懼,鳳凰涅槃,揮灑熱血,保衛(wèi)國家的戰(zhàn)士。其中,我最喜歡端午。
原來的端午在我看來唯唯諾諾,哪怕面對手無寸鐵的日軍,他依然不敢開槍。電影中,我們還看到他曾經想要游到河的對面,逃到安全的地方。那時候,我的內心充滿了對他的鄙夷,與其說鄙夷,倒不如說是恨鐵不成鋼。我多么希望他能用手開動槍的扳機,我多么希望他不要再逃了?珊髞恚斔粗鵁o數戰(zhàn)友在槍林彈雨中倒在自己的.面前,當他親眼目睹了叔叔被日軍處死,當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zhàn)友們自愿背著炸彈跳樓自爆,只為守護倉庫,只為祖國,他的內心受到了撞擊,他在一次次面對死亡中戰(zhàn)勝了對死亡的恐懼。終于,他為護旗為救隊友而獻身。當相機拍下他生命中最后的那一幕時,我的眼淚不自覺泛濫了
《八佰》中,每個人物角色都有著不一樣的個性,但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目標保衛(wèi)國家。這個電影不禁讓我感嘆如今我們的國家這么強大,都是靠那些戰(zhàn)士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如今的和平是來之不易,分外珍貴。作為一名少先隊員,也許在如今的好時代,我不需要拋頭顱和灑熱血,但是我想我會好好努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長大報效祖國!
觀《八佰》有感14
我看了《八佰》,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一股熱血馬上沖上心頭,每個人的刻畫仿佛自己身臨其境一般,四行倉庫的英雄們守護住了國家的最后一點尊嚴,不屈不抗,英勇就義,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祖國同胞們做出的犧牲,國人們銘記在心。
在觀看中段期間,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后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墻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zhàn)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著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為國獻身了。
看到這兒的時候,眼睛里滿是淚水與激情,國人的勇敢與拼搏,外寇怎能成功,英雄是偉大的,國家的民族氣概是偉大的,任何人都無法戰(zhàn)勝,國家威武!民族威武!國人威武!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著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桿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xù)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桿下的水泥樁。戰(zhàn)斗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后為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百名士兵決定沖過橋的對面,沖到安全區(qū)。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份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qū)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愿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后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里流著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zhàn)爭是萬惡的,處在和平時代的我們,要感謝英雄的先驅們,給了我們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作為現代的我們也要學習先驅的英雄精神。最后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觀《八佰》有感15
9月14日下午,在久違的電影院里,和同事們一起觀看了電影《八佰》,聽之前看過的同事說帶足紙巾,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可還是被震撼了......
蘇州河一側是四行倉庫,一側是租界。倉庫內筑工事、救傷員、槍林彈雨,一時間人間地獄;租界內燈火通明、歌舞升平,好一出美景天堂。租界里的人看著四行倉庫里的八佰壯士浴血奮戰(zhàn),外族在飛艇上冷眼旁觀記錄著這一戰(zhàn)役。國家積貧積弱,民族倍受欺辱。在這弱肉強食的戰(zhàn)爭里,上演著一出孤感無奈又英勇無畏的戰(zhàn)役。
抱著“此處即是我們埋骨之處”的決心,眾將士死守四天四夜,利用四行倉庫的天然優(yōu)勢,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下,一次又一次地擊退日軍的沖鋒。他們的奮戰(zhàn)也引起了蘇州河對岸市民的.關注,不僅為他們搖旗吶喊,還秘密為其籌集物資。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堅持戰(zhàn)斗的一身肝膽;明知此去不歸,依然身為炸彈縱身跳下同歸于盡的不回頭;明知此生再難見爹娘妻兒,仍然為國捐軀的一往無前......沒有人愿意犧牲,卻有人不得不犧牲。
縱使是市井混子,在國難當頭時,也愿意舍得頭顱去碰那一顆。生如螻蟻亦有鴻鵠之志,命如紙薄卻有不屈之心。民族血性一直如此。面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拼了。
沒有戰(zhàn)爭不慘烈,以前的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如今的明槍暗箭,防不勝防。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新的時代,新的挑戰(zhàn),新的戰(zhàn)斗,如今的我們,能做些什么?又該做些什么呢?
至少,我們可以再多一點努力,去多了解一些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不只是課本上的一個個數字,是來時的路,也是未來前行的燈塔。
【觀《八佰》有感】相關文章:
觀《八佰》有感12-09
觀《八佰》有感【經典15篇】05-22
觀《八佰》有感匯總【15篇】06-08
《八佰》觀后感06-12
八佰觀后感10-25
《八佰》觀后感06-21
《八佰》觀后感【推薦】07-07
八佰觀后感(優(yōu)秀)07-07
《八佰》觀后感(優(yōu)秀)09-05
《八佰》觀后感優(yōu)秀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