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媽媽的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媽媽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媽媽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閱讀《媽媽的賬單》,在正確、流利地讀準詞語的基礎上,提高對文本進行理解問題的能力。
2、以“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具體的行為動作來展現(xiàn),同時人物的行為動作的背后也隱含著豐富的`心理活動”為切入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描寫,感受文章中母親對子女的無私和深切的愛。
3、聯(lián)系實際,感悟生活,對母愛有更深刻的體驗,并從實際行動報答母親。
二、教學重難點: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媽媽給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三、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媽媽的賬單》
2、《母親》flash動畫
四、教學過程:
。ㄒ唬┘と
同學們,還記得有一首詩是描寫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補衣服的詩嗎?那就是《游子吟》,讓我們滿懷深情地讀一讀吧。ǔ鍪竟旁娬n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媽媽的文章,那就是《媽媽的賬單》(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注意“賬”字是什么部首,與“帳”區(qū)分。什么是賬單呢?
。ǘ⿲W習詞語
通過預習,同學們劃了很多易讀錯詞語,一起交流。
。ǔ鍪驹~語)齊讀
(三)感知、理解課文
1、通過預習,思考:課文中講了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2、同學們多次提到了兩份賬單,指名讀思考:他們有什么區(qū)別?(出示賬單)
3、假如你是彼得的媽媽,看到小彼得開出的賬單,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學生交流、體會)
4、彼得媽媽讓小彼得如愿以償,同時也開出了一份賬單,假如你是小彼得,讀著讀著,你想到了些什么?十年中媽媽是怎樣照顧小彼得的?(小組討論)
5、教師引語:而正是這樣一慈愛、精心照料孩子的母親,卻在每一款項后面都寫了0芬尼。如果這里不填0芬尼,你覺得應該填多少?(學生交流:無限、無價)
6、這使我想起了一首歌,那就是《母親》(播放動畫)
這一切的一切能用錢來衡量嗎?不能!這是一份無價的賬單!讓我們懷著這份感動、深情來讀一讀媽媽的賬單(齊讀賬單)
7、我們被這份濃濃的母愛深深地感動著,小彼得的心情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羞愧萬分)你從哪里看出來?(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8、我們整堂課都被愛包圍著,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板書愛字,畫心
。ㄋ模┳鳂I(yè):你打算怎樣對待自己的媽媽?把你的話寫下來,讀給媽媽聽
(五)誦讀結(jié)束
關于媽媽的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體會故事角色態(tài)度與行為的變化。
2、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簡單表述畫面的內(nèi)容。
3、能理解爸爸媽媽的忙碌,在爸爸媽媽忙碌時能自己玩耍。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我和媽媽在一起》
2、活動圖片和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說說你回到家里是怎么玩的?是自己一個人玩?還是爸爸媽媽陪著玩?你想不想爸爸媽媽陪你一起玩?為什么爸爸媽媽沒有陪你一起玩呢?
二、多多自己玩。
1、幼兒自主閱讀故事畫面。
2、多多一個人玩。
①媽媽正在忙,多多自己玩,他玩了什么?(依次出示三個場景:看故事書、搭積木、玩汽車)
、诙喽嘀荒芤粋人玩,他玩得開心嗎?你怎么看出來?你為什么這么覺得呢?如果你一個人玩,會有什么感覺?
3、如果媽媽在,多多會怎樣開心地玩?
、俣喽嘧约喝タ磿,沒有媽媽講,書上的故事變得怎么樣?
、诙喽嘧约捍罘e木,他想讓誰也給自己拍手?
、鄱喽嘧约和嫫,如果媽媽在,會怎么做?
4、多多邀請媽媽。
①那媽媽在干什么呢?
、诙喽嘤袥]有邀請媽媽?你從哪里看出來?(出示兩次邀請媽媽的場景)
③多多是怎么邀請媽媽的?邀請媽媽時會怎么說?媽媽是怎么說的?(拉著媽媽的手,拉著媽媽的圍裙……觀看PPT)
三、多多和媽媽一起玩。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教師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圖書。
、倨囎擦嗣、小鴨子,多多怎么安慰它們?
、诳吹蕉喽嘟o毛毛熊、小鴨子講故事,媽媽怎樣表揚?
、勐牭綃寢尩谋頁P,多多高興嗎?
、軏寢屆ν暌院蠛投喽嘁黄鹱隽四男┦虑?
2、媽媽有事正在忙,多多是自己玩,還是纏著媽媽?
3、媽媽正在忙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呢?也像多多那樣自己先玩嗎?
小結(jié):小朋友都喜歡跟大人一起玩,但大人有時很忙,我們要學會一個人玩,或找小朋友一起玩。懂事的'孩子會耐心的等待媽媽,相信媽媽忙完以后會陪自己玩。等待媽媽的時候,可以像多多那樣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附:我和媽媽在一起
有個孩子名字叫多多。他回到家,就想讓媽媽陪自己玩。媽媽正在做飯,她對多多說:“現(xiàn)在正忙著,你先自己玩!
多多自己去看書?戳艘粫䞍海筒幌肟戳。因為多多喜歡聽媽媽講故事。沒有媽媽講,書上的故事一點都沒意思。
關于媽媽的教案3
活動目標:
、睂W習散文詩中的對話,感知詩中優(yōu)美的句式,并能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編。
、搀w驗散文詩中小主人對媽媽的關心,了解媽媽與娃娃的依偎情感。
活動準備:
、薄按髽鋴寢尅钡恼n件、3棵大樹。
⒉背景音樂《小烏鴉愛媽媽》、進場音樂《小樹葉》。
、承▲B、松鼠、小星星的胸飾人手一份,小動物指偶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聽《小樹葉》音樂入場。
、睂дZ:哎呀,秋天來了,許多樹葉娃娃離開了大樹媽媽,她感到非常地孤單、寂寞,那你們想想誰會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來陪她呢?
、灿變鹤杂芍v述。
二、學習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容。
、庇^看畫面一
、盘釂枺嚎纯吹降资钦l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呢?(小鳥)小鳥會對大樹媽媽說什么話呢?
、朴變鹤杂芍v述。
、欠耪n件。師:聽聽小鳥到底是怎么說的?
、扔變簩W說小鳥的話。
、灿^看畫面二
提問:還有誰也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呢?(小松鼠)那誰來學學小松鼠的話?
⒊觀看畫面三
提問:咦,又是誰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了,小星星又會說什么呢?
⒋完整欣賞散文詩。
⑴教師朗誦。師:老師還把它們說的話編成了散文詩,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菩蕾p散文錄音后提問:你覺得這篇散文詩美嗎?那你們想不想來表演一下呢?
三、幼兒表演,鞏固散文詩內(nèi)容。
、庇變鹤杂蛇x擇角色。
師:請小朋友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輕輕地請到自己的身上,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自己拿的是什么。
、卜纸巧毩晫υ。
⒊幼兒表演,并將小動物送到大樹上。
關于媽媽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3.培養(yǎng)獨立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
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帳單的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引導學生回顧《可貴的沉默》的主要內(nèi)容,相機提問激趣。
《可貴的沉默》中孩子門懂得了回報父母的愛,著篇課文中的小彼得又懂得了什么呢?
2.結(jié)合連結(jié)語的提示讓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瀆課文理解
1.提出默讀要求。
2.學生默讀思考。
3.學生匯報。
三、再讀課文理解
1.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幫助理解課文。
2.重點問題交流:
。1)你怎樣看小彼得的.媽媽把60芬尼放在餐盤旁的作法?
。2)如果媽媽的帳單上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
四、課堂延伸
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幫助父母做過什么事,當時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樣評價當時的做法?
關于媽媽的教案5
【教學目標】
。薄⒗斫庹n文內(nèi)容,了解青蛙變化過程,倡導學生養(yǎng)成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2、認識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本課本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全過程。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頭飾。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語,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了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自由讀課文,標畫文中的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
3、的故事錄音,邊聽邊畫自然段序號。
4、自由讀文,你讀懂了什么?
三、再讀課文,了解蝌蚪變?yōu)榍嗤艿倪^程
。薄⒆x課文第一自然段。
⑴思考:小蝌蚪是什么樣子呢?
、啤翱鞓返赜蝸碛稳ァ笔鞘裁礃幼幽兀空埬阆胂褚幌,做這個動作。
2、學習第二自然段。
、抛宰x這一段,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這句話寫了什么?
、品纸M進行討論。
、钱嫵鲂◎蝌胶王庺~的對話,想像他們談話時的語氣,讀一讀,再分角色表演。
、葘W生練讀,表演。
、蓞R報,評價。
板書:四條腿寬嘴巴
。场⒎抡找陨系膶W習方法,自學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4、學生自學成,匯的。
。怠W生匯報情況。
。、觀看青蛙的變化過程。
。、用自己的話說說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8、分角色朗讀課文。
9、戴頭飾表演。
10、老師小結(jié):小蝌蚪為了找媽媽,不斷探索,靠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2、查找小青蛙吃害蟲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
。、練習朗讀本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練習朗讀,學本課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內(nèi)容
1、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感情。
2、分小組表演這個節(jié)目。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抽字卡,指名讀。
。病⒆x詞語卡片。
。、小組匯報。
灰迎阿姨追頂被鼓
三、指導書寫
。、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書空。
。、學生訪寫、師糾正。
。、認真書寫。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課生字、新詞。
2、預習“語文園地八”。
關于媽媽的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雜游戲中練習吃(chi)的發(fā)音,并學說完整的短句。
2、訓練幼兒的擴散思維,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清楚講話的習慣。
3、體驗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鴨,雞,兔,狗,貓等小動物頭飾以及魚,草,螺螄,蟲,骨頭,蘿卜,白菜等教具若干。請大班4名幼兒擔任兔,雞,帽,狗,并排練好情節(jié)。用大積木造一個鴨子的家。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鴨媽媽,以鴨媽媽的`口吻告訴小朋友:“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請了幾個小動物來做客。
2、由大班小朋友扮演的小動物依次出場(先不戴頭飾,只做模仿動作,讓小班幼兒猜是什么動物,猜對了再戴上頭飾)。
“小兔”邊走邊說:“我有一對長耳朵,走起路來蹦蹦跳,猜猜我是誰?”
“小雞”:“我有尖尖嘴,嘰嘰嘰嘰叫,猜猜我是誰?”
“小貓”:“我會捉老鼠,喵嗚喵嗚叫,猜猜我是誰?”
“小狗”:“我會看家,汪汪汪汪叫,猜猜我是誰?”
四只動物齊聲向鴨媽媽問好,并就座。
鴨媽媽提問:“這些小動物最喜歡吃什么東西呢?要求幼兒完整的回答xxx喜歡吃xxx,并且能和別人說的不同。教師隨時糾正“chi”音發(fā)得不準的幼兒。
鴨媽媽小結(jié):小朋友真聰明,說了好多小動物喜歡吃的東西,現(xiàn)在我們也來做小動物吧,鴨媽媽還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呢!
3、幼兒自由選擇頭飾戴上,鴨媽媽端出放事物的盤子,讓小動物從中選出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并告訴鴨媽媽:我喜歡吃xx。然后回到位子上做吃的動作,邊吃邊講:吃吃吃,xx真好吃。
4、小兔子提醒小動物一起祝賀鴨媽媽生日快樂。并請鴨媽媽吃螺螄。
小動物把螺螄放在鴨媽媽面前的小盤子里,邊放邊說:“鴨媽媽,請你吃螺螄”
5、分角色朗誦兒歌,祝賀鴨媽媽過生日(小小雞嘰嘰嘰,吃吃蟲子嘰嘰嘰。小花貓喵喵喵,吃吃魚兒喵喵喵。小黃狗汪汪汪,吃吃骨頭汪汪汪。小白兔跳跳跳,吃吃蘿卜跳跳跳。)
6、出示其他一些動物圖片,讓幼兒講講他們喜歡吃什么?并且來創(chuàng)編兒歌。
7、一起唱生日快樂歌結(jié)束活動。
關于媽媽的教案7
活動一:《給媽媽做禮物》
教學過程:
1、談話:到了“三八”節(jié)了,小朋友知道“三八”節(jié)是誰的節(jié)日嗎?
2、和孩子討論怎樣與媽媽和奶奶過一個愉快的“三八”節(jié)。
3、孩子分組進行制作裝飾物,選擇自己想為媽媽、奶奶裝飾的物品。
4、請孩子將制作好的.裝飾物選擇一樣或多樣送給媽媽或奶奶,并為她們裝扮。
5、孩子與媽媽、奶奶一起制作物品。
教學目的: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jié),是媽媽奶奶及所有女人的節(jié)日。
2、培養(yǎng)孩子愛媽媽、奶奶的感情,知道媽媽、奶奶愛我們,我們也愛媽媽和奶奶。
3、體驗親手裝扮媽媽、奶奶的樂趣。
活動二:《慶祝媽媽奶奶的節(jié)日》
教學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孩子和已裝扮好的媽媽隨音樂一起入座。
2、愿意和媽媽一起表演節(jié)目的幼兒和媽媽共同創(chuàng)作節(jié)目進行表演。
3、孩子、媽媽、奶奶、老師一起隨音樂自由舞蹈。
教學目的:
1、通過制作的裝飾物為媽媽裝扮,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觀和動手操作能力。
2、教會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為媽媽和奶奶慶祝節(jié)日。
關于媽媽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訓練幼兒快速的反映能力。
2、良好的游戲規(guī)則,養(yǎng)成遵守秩序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用白紙或報紙剪一個媽媽頭像,a3紙大小,簡單畫出五官,張貼在高背椅子上。場地布置如下圖。若干刻成嘴形的印章(可用心形印章代替)及印泥,擺放在高背椅的椅面上。
活動過程:
一、介紹游戲名稱:
1、小朋友們“三八”婦女節(jié)快到了,你想送給媽媽什么禮物呢?
2、幼兒討論。
二、游戲過程:
1、教師講解游戲方法:
幼兒排成兩列或四列。游戲開始,幼兒繞過樹林(小椅子),拿嘴形印章在媽媽臉上印一個吻,跑回來拍一下后面小朋友的手,第二個小朋友繼續(xù)。以此類推。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看哪一個“媽媽”得到的'吻最多。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反復游戲1-2遍。
三、活動小結(jié)
四、 建議:
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在一次游戲中,一個幼兒只能“吻”一次媽媽。
關于媽媽的教案9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用普通話和別人進行交流,能條理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樂于表達、善于表達。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講普通話的習慣,激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和自我表達的能力。
2、讓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培養(yǎng)傾聽能力和根據(jù)傾聽主要內(nèi)容提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啟發(fā)學生用童眼看爸爸媽媽,變換角色當一回有童心的爸爸媽媽,用童稚的語言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心理感受,促進孩子與父母的心靈溝通。
策略與方法:
讀中感悟,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朗讀詩歌,發(fā)散思維
師:同學們,從小到大我們一直當孩子,可能在“過家家”游戲中,有的同學扮演過爸爸或媽媽。現(xiàn)在,你們想不想當一回爸爸或媽媽?(同學們高呼:“想!”)我這里有一位叫湯銳的小朋友,他想當一回爸爸,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的想法吧!
出示《等我也長了胡子》這首小詩。
通過同桌互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朗讀詩歌,熟讀后抓文尾句:“到時候,不騙你,我一定做個這樣的爸爸。”
展開討論:到時候我要做個怎樣的爸爸?學生回答時可以運用
詩中的語言,也可以轉(zhuǎn)化成自己的語言。
引導思考:到時候,你想做個怎樣的爸爸或媽媽呢?
二、深入引導,誘發(fā)情感。
在學生談話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加以引導,了解清楚以下幾點:
。、爸爸、媽媽應該怎樣當?
。、你喜歡什么樣的爸爸、媽媽?
3、你最希望爸爸、媽媽改變的是什么?
4、假如你當了爸爸、媽媽你又會怎么做呢?
三、創(chuàng)意發(fā)言,嘗試交流。
學生自由發(fā)言,可先在小組交流,思維和語言的閘門打開以后,在全班交流。
四、互換角色,嘗試溝通。
你們的很多想法觸動了老師,看來孩子和父母真的需要溝通。也許父母也有心里話要對你們說,我們不妨來一次家庭角色大轉(zhuǎn)變。讓爸爸、媽媽想一想,假如他們是孩子,而你們當了爸爸、媽媽,你們各自有什么想法呢?
如果有可能,請爸爸、媽媽一起到教室,讓他們聽聽你們的心聲。
關于媽媽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三月八日是全世界婦女的節(jié)日。
2、通過角色反串,嘗試讓幼兒體驗感受她們在家庭中和工作崗位上的辛苦。
3、在一系列的夸媽媽、和媽媽一起表演《感恩的心》、打扮媽媽、讓媽媽表演、喂媽媽吃點心等活動中,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尊重和關心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事先了解過媽媽的工作
2、一次性臺布、梳子、小鏡子、各種漂亮頭飾、橡皮筋、音樂磁帶、每人一個小蛋糕。
活動過程:
一、夸夸我的好媽媽
師:小朋友今天是幾月幾號?是誰的節(jié)日?那今天就請你來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有什么本領?在家里為自己做些什么事?(個別幼兒介紹媽媽的工作)
師:你們的媽媽真了不起,要上班還要照顧小朋友,真辛苦,我們一起來夸夸好媽媽,感謝我們的好媽媽。
我們一起用手語表演《感恩的.心》來表達我們的心聲。
第一遍:幼兒表演,第二遍:邀請媽媽一起表演。
二、巧扮媽媽
師:小朋友你們從小到大早晨起來都是誰幫你們穿衣服的?特別是女小朋友,還要梳頭呢,都是誰幫你們的?今天就請媽媽做孩子,我們小朋友做媽媽,來打扮我們的媽媽好嗎?媽媽再用準備的一次性的臺布自己做衣服,等會我們比一比,看一看,誰的媽媽最漂亮?
。1)幼兒用事先準備的好的梳子、各種橡皮筋、漂亮頭飾為媽媽進行打扮。
。2)媽媽用一次性臺布自己做衣服。
三、秀出媽媽的風采
請媽媽們聽著音樂走一走,秀一秀,比一比。
四、喂媽媽吃蛋糕
教師引導語:小時候,你們不會吃飯,是誰喂給你們,讓你們吃得身體棒棒的?現(xiàn)在我們來學一學媽媽是怎么喂飯的?等會我們一口一口喂媽媽吃蛋糕,不過有個要求,只能喂給媽媽吃,自己不能吃。(幼兒開始操作喂蛋糕)
五、詩歌朗誦:感恩的心
關于媽媽的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歌表演創(chuàng)作。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創(chuàng)編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我的好媽媽》(學生在幼兒園里已學過),導入本課教學。
2.啟發(fā)學生談談對媽媽的了解或?qū)寢尩母星榈龋?/p>
、偃纭皨寢尩穆殬I(yè)”、“媽媽的愛好”、“媽媽最喜歡的東西”、“媽媽的生日”等。
②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喜歡媽媽的微笑”、“最愛聽媽媽講故事”、“我為媽媽做家務”、“我?guī)蛬寢尨繁场钡取?/p>
3.教師用將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小烏鴉愛媽媽》。
4.聆聽歌曲范唱《小烏鴉愛媽媽》,可加入課件演示。
5.教師示范,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可分段、分小組進行)。
6.教師再次播放錄音。
7.教師用聽唱法教唱歌詞。教師啟發(fā)學生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根據(jù)學生情況,教師應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8.在學生能較完整地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分組討論,為歌曲創(chuàng)設歌表演(一個組表演一段歌詞內(nèi)容)。要求動作美觀、表達準確。
9.每組選出代表進行歌表演,其他同學伴唱。
10.教師要求學生背唱這首歌曲。
11.回家將這首歌曲唱給媽媽聽。
教學反思:
1.成功之處:學生為歌曲積極的展開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在表演過程中都很積極投入。
成因分析:教唱時,注意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不足之處:沒有投入感情演唱這首歌曲。
成因分析:沒有很好的啟發(fā)出學生對媽媽的感情。
3.思考改正:給學生復習歌曲《我的好媽媽》,啟發(fā)學生談談對媽媽的了解或?qū)寢尩母星椋纭跋矚g媽媽的微笑”,“最愛媽媽講故事”,“我為媽媽做家務”,“我?guī)蛬寢尨繁场钡取M瑫r講述小烏鴉是怎樣愛媽媽,激起學生對媽媽的感情,啟發(fā)學生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關于媽媽的教案12
【教學理念】:
本課是略讀課文,預案的設計努力倡導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懂文本,通過說話、朗讀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著的深刻的人文內(nèi)涵,使學生潤物細無聲地受到語言的訓練、情感的熏染。
教學目標:
在反復誦讀文本、對比兩份賬單中進行說話、朗讀訓練,并感悟到母愛的無私、無價,讓學生懂得親人之間的愛是彌足珍貴而不求回報的,要主動幫父母做事。
【教學難點】:
理解 媽媽給小彼得那份教案的涵義。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題
1、解讀古詩,引入教學。
記得,前不久我們剛學過一首描寫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補衣服的詩,題目是《游子吟》。對,今天就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來讀一讀吧。
2、圍繞報字引入新課。
還記得詩中的報是什么意思嗎?我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和報有關的詞(板書報酬),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勞動后得到酬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報酬的故事。
3、出示課題: 媽媽的賬單。
一起讀一讀課題。有沒有看見過賬單?實物照片展示。(對,就是類似這樣記載錢物支出和收入事項的單子。)再看看賬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賬的偏旁是貝字旁,說明和金錢有關系。)
4、題目邊上加星號表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那今天就讓我們自己試著去讀懂這篇課文,好嗎?
二、初讀自學,了解大意
1、先請同學們仔細地看課文的情境,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想文中講到了幾份賬單?分別是誰寫的?賬單中分別寫了什么?
2、接下來能自己讀課文嗎?當你碰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的時候就把它劃下來反復地讀,直到把課文讀通順為止。
3、檢查詞語:你從書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讀錯的詞語,和我們大家交流吧。(隨機鍵入電腦)
索取 報酬 款項 如愿以償 羞愧 慈愛 躡手躡腳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都會讀嗎?先請你的同桌檢查一下。
讓我們一起來熟悉一下它們吧。輕輕地讀。
三、 對比兩份賬單
1、出示兩份賬單(電腦顯示):這就是同學們剛才提到的兩份賬單。
2、讓我們仔細看看它們有哪些區(qū)別?
3、引導學生理解兩份賬單的不同。
A、 內(nèi)容不同:一份是母親欠他兒子彼得的帳單,一份是彼得欠他母親的帳單。
隨機落實款項:彼得的帳單列有幾條款項?媽媽的帳單也有四條款項。但內(nèi)容各不相同。
B、 時間不同: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勞動,而彼得也許是一天或兩天。
C、 報酬不同: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很多,卻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媽媽索取了60芬尼。(說到這里,同學們可能對芬尼這個貨幣單位還不清楚,剛好,我們就請德國朋友陶杰力為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好嗎?100芬尼=1馬克)。
4、媽媽讀了彼得的賬單后,有什么反應?為什么什么話也沒有說?
(她期待小彼得能夠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帳單會象她期待的那樣,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5、那讓我們再仔細瞧瞧媽媽的這份帳單,你們說母親十年來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僅僅只有這四條款項嗎?如果我請你把這份母親的帳單再列詳細點,還可以列舉什么呢?
。◣熞龑В簭男〉酱,已經(jīng)為他洗了數(shù)不清的衣服,生病時)
6、如果媽媽的帳單上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
7、既然媽媽付出了這么多,為什么媽媽的賬單上寫得都是0芬尼?(是啊,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已經(jīng)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媽媽的愛不但是無價的,也是無私的,媽媽只是全身心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從不計報酬。)
8、對比這兩份賬單,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誦讀感悟羞愧
1、 那小彼得體會到媽媽的愛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仔細讀讀最后一段。
2、現(xiàn)在,你又對小彼得有什么評價呢?
(是啊,小彼得還是個懂事的孩子,看到媽媽的帳單,他很快領悟到,媽媽是一直在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著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報酬。跟媽媽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3、是啊,彼得剛才說的這些話就是彼得羞愧萬分的表現(xiàn),你知道什么是羞愧萬分了嗎?
五、討論題意,升華內(nèi)涵
1、我們相信,媽媽這一份充滿寬容、憐惜、關懷、摯愛的的親情,會像緩緩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著小彼得一天天長大。所以說
這還是一份( )的賬單。(課件:一份( )的賬單)
2、彼得把小臉蛋藏進了媽媽的懷里,他也一定會把這個關于報酬的故事永遠珍藏在心里,我們也一樣。用這個故事來告訴自己:親情是無私無價的、不求回報的。
3、讓我們一起滿懷深情地再次品讀這個故事。
六、延伸拓展
1、推薦閱讀相關文章。比如冰心的《荷葉母親》
2、談談你幫父母做過什么事?當時怎么想的?
3、寫一段話或一封信,把你對媽媽的愛、感激、承諾、感恩寫在里面,當作是一份遲到的母親節(jié)禮物送給她們吧。
關于媽媽的教案13
一.導引目標、激發(fā)興趣
l.板書課題,看到課題后你想到了什么?
2.范讀課文,引起讀書的興趣。
生自由表述。
聽讀課文。
二、創(chuàng)設條件、自主參與
。、自己試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認識生字,
并練習把語句讀通順。
。、檢查識字,多種形式練讀生字。
。场z查指導讀課文,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础⒄w感知內(nèi)容,說一說課文寫了幾件事,分別
把媽媽的愛比作什么?
1、自由讀課文。
2、圈畫生字、新詞。
3、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
三、組織研究、體驗發(fā)現(xiàn)
。、重點指導讀好一節(jié)(可以從第一節(jié)開始,也可以讓學生從前三節(jié)中任選一節(jié))
(1)自讀自悟。讀這一節(jié)時你想表達會感情,每一句話你怎樣讀。
。ǎ玻┲缸x評讀。交流:這一節(jié)詩告訴我們什么?(媽媽的愛是無私的)討論:每一句詩應怎樣讀,才能充分表達感情(必要時老師可以范讀、領讀)
。ǎ常┳约壕毩曌x出整節(jié)詩的理解和每句詩的理解,表達出詩的思想感情。
。病⒉扇∫陨戏绞,讀好前三節(jié)中另兩節(jié)詩。
1、生讀課文,思考問題。
2、邊讀邊理解課文,回答問題。
3、能有條理地表述。
四、引導創(chuàng)新、應用實踐
。薄⒅笇ёx好第四節(jié)。
(1)自讀自悟。討論:哪兒能看出“我“一天天長大?這和媽媽的愛有什么關系?
。ǎ玻┲笇ёx好每句話,表達“我”懂得回報的心情,頌揚母愛的偉大。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整體感受。
1、學生匯報,質(zhì)疑。
2、自己在讀中領悟詞句的意思,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媽媽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
五、反思小結(jié)、鞏固提高
寫幾句話表示自己對媽媽的愛。
生自由寫話,只要能表達自己的'感情即可。
六、研究性作業(yè):
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媽媽關心愛護自己的具體實例,談一談自已怎樣回報媽媽的愛。
關于媽媽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能圍繞辯論主題大膽積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2、嘗試用簡單的符號或標記記錄關心媽媽的`好辦法。
3、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做體貼、關心媽媽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幼兒人手一支筆。
2、四幅簡單的情境圖:虎媽媽病了、虎媽媽在洗衣服、虎媽媽下班回家、虎媽媽忙著做飯。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故事導入。
老師邊演示動畫課件邊講述故事1至3小節(jié),鼓勵幼兒用一些詞語描述森林的風景和老虎的兇相?
。ǘ┮l(fā)辯論,發(fā)表觀點。
1、講述故事第4小節(jié),你覺得大老虎會放掉小羊和小兔嗎?為什么?
2、幼兒按意愿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圍繞“放”和“不放”展開辯論。
。ㄈ┰O置情境,扮演角色。
1、老虎只同意放掉一個,該放誰呢?
2、幼兒兩兩合作分別扮演小羊和小兔,相互商量并陳述各自的意見:到底放走誰,為什么?
。ㄋ模┞(lián)系生活,表達情感。
1、遷移經(jīng)驗:怎樣教育小老虎做關心媽媽的好孩子。
2、觀察四幅圖片,分別是:虎媽媽生病了、虎媽媽忙做飯、虎媽媽下班回到家、虎媽媽在洗衣服,這些時候,小老虎應怎樣關心媽媽?
3、引導幼兒用簡單的標記在四幅圖上作記錄并進行交流。
4、共同為兔媽媽慶祝生日。
活動延伸:
1、在表演區(qū)進行故事表演。
2、鼓勵幼兒回家后對媽媽說一句體貼的話,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關于媽媽的教案15
教學設想: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童話,蘊含了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圖文結(jié)合。為了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zhì),我注意了下面幾點:1、針對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在語文課中培養(yǎng)他們動腦、動手的能力。在學完每幅畫之后,讓學生表演有關內(nèi)容,這樣激發(fā)課堂氛圍,加深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2、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3、根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4、大膽運用心靈換位新教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建和諧的語文課堂。
教學內(nèi)容:
新課標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17課, 《小蝌蚪找媽媽》。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2、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jié)合圖和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2、引導學生理解迎、追、跟的動作。
教具準備:多煤體課件、自制頭飾
教學過程:
一、引用謎語,激趣導入。
1、師:圓圓的腦袋黑黝黝,長長的尾巴水中游,長大后是莊稼的好朋友。(小蝌蚪)
2、引出課題:今天啊,小蝌蚪的媽媽不見了,我們一起來幫它們找媽媽,好嗎?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放第一自然段錄音。(出示第一幅圖)
(1)、師: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的.游來游去)(提問法)
(2)、師:小蝌蚪什么樣?(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引導觀察)
(3)、通過回答以上問題,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內(nèi)容。齊讀第一自然段。
2、操作出現(xiàn)第二幅圖
(1)、引導學生觀察,此時的小蝌蚪和原來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長出兩條后腿)。
(2)、小蝌蚪遇到了誰?問了什么?鯉魚媽媽說了什么?(學生自己讀,分角色讀)
(3)、指名上臺表演。(理解迎上去,指導朗讀小蝌蚪問的話。)
(4)、提問:從鯉魚媽媽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媽媽有什么特點?(反饋:四條腿,寬嘴巴)
(5)、師:小蝌蚪照著鯉魚媽媽的話,繼續(xù)找媽媽。
3、點擊第三幅圖。
(1)、師:過了幾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變化?(長出了兩條前腿)。放課文第三段錄音。
(2)、這次,它們又遇到了誰?(烏龜)。它們是怎么樣做的?(追上去喊媽媽)
(3)、區(qū)別迎和追的動作。
(4)、小蝌蚪為什么會叫烏龜媽媽?(聯(lián)系前面的內(nèi)容,學生反饋)。烏龜是小蝌蚪的媽媽嗎?(不是)那烏龜是怎么對小蝌蚪說的?(指名讀一讀)。引導學生想象:聽了烏龜?shù)脑挘◎蝌叫睦飼鯓酉?
(5)、分角色朗讀。指名上臺表演。
(6)、師: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媽媽,它們又照著烏龜?shù)脑捜フ覌寢屃?激趣法)
4、操作出現(xiàn)第四幅圖。
(1)、師:過了幾天,小蝌蚪變成什么樣了?(根據(jù)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變短了。)它們又遇到了誰?(根據(jù)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樣子的?(四條腿,寬嘴巴,頭頂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提問法)
(2)、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媽媽說了什么?(聽課文第四段錄音)
(3)、那小蝌蚪現(xiàn)在高興嗎?為什么高興?
(4)、分角色朗讀。指名上臺表演。
5、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1)、師,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天天跟著媽媽去捉害蟲)
(2)、通過讀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小蝌蚪的形體裁變化,(尾巴不見了)(也就是終于長成了青蛙)。
三、圖片演示,鞏固提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后腿,再長出兩條前腿,然后尾巴變短了,最后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的過程。
四、總結(jié)全文,評價體驗。
1、師: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全過程,還知道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所以我們要保護它。
2、我們在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嗎?學生總結(jié)(自由發(fā)揮)。
五、拓展延伸,靈活運用。
下課后,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動物是莊稼的好朋友,再跟老師、同學、爸爸、媽媽說一說,好嗎?
六、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長出兩條→長出兩條→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變成了青蛙)
后腿 前腿
(迎) (追) (游) 跟
鯉魚 烏龜 青蛙 捉害蟲
【媽媽的教案】相關文章:
《媽媽》教案12-28
喊媽媽教案03-20
媽媽的項鏈教案12-04
地球媽媽教案03-13
媽媽的愛教案03-23
接媽媽教案06-30
愛媽媽教案06-14
媽媽的愛教案04-26
《媽媽的歌》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