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反思4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頤和園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1
(一) 詞塊教學
每次教課文,我最頭痛的是怎么教生字詞,每次都是用ppt把字詞列出來,再讓學生讀,這樣不僅枯燥,而且有點像走過場,形式化,我覺得效果并不好,。在教《白公鵝》一課時,我嘗試根據(jù)課文內容,利用課文的詞句編成一個簡短的文段,文段中包含了要學的生字詞。在教學時,把文段呈現(xiàn)出來,先讓學生讀文段,再重點指導生字詞。這種做法,如果操作得好,我覺得挺有意思也有效果的。首先,生字詞教學不再孤立,字詞有了一定的語境,不再抽象,也不再枯燥,學生讀通了句子,也讀準了字詞。其次,文段內容與課文有聯(lián)系,也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感知。但要注意的是文段一定要簡短,最好生動、有趣。這次教《頤和園》的生字詞,我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教法。剛好張老師向我介紹了“詞塊教學”,我覺得挺有意思,很想嘗試一下?上У氖钱敃r我沒有領悟到位,在教學時犯了一個本末倒置的錯誤。
“詞塊教學”的目標應該還是教生字詞,它也可以和課文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我在教學時,沒有意識到我的目標是教生字詞,給了學生過多的限制,并且極力把學生引向課文,而忽視了字詞教學。如在讓學生想象描寫景物的詞語時,我引導學生逐個進行想象,違背了自由聯(lián)想的初衷,但學生還是挺樂意去想象的。在列出課文中表示景點的詞語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時,學生剛說出是表示課文中景點的詞語時,我就覺得滿意了,沒有重視生字詞的指導。接下來是“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什么?可以用上述的詞語描述”,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到底希望學生講些什么,講到哪個程度上才能達到要求。在提問第一個學生時,她就已經說出了課文主要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然后,我引導她說得具體些,她就說出了一些景點的名稱。在提問第二個學生時,我提示說出景點的特點,學生就回答“神清氣爽的昆明湖、金碧輝煌的排云殿等”,變成了一些短語的堆砌。因此,由于我的目標不明確,在這個過程中比較零散,沒有連城一體。如果我能按照“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主要寫了哪些景點——這些景點有什么特點”,把三個層次串連起來,可能效果會更好。
(二) 小組合作學習
這次的小組合作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我定了比較明確的學習任務,但在操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
在小組合作畫旅游路線時,學生的表現(xiàn)還令我滿意。但后來聽課的一位實習老師問我:“要不要先幫學生梳理好路線了,在讓他們畫圖?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難。”我一聽也有道理,有時候我們把一項任務布置給學生,還要考慮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完成。
小組合作的第二項任務是選一處喜歡的景點,圍繞發(fā)的學習任務單進行學習、交流。在合作前,我一下子把學習任務和匯報方式都布置給學生,使得很多小組都忽略了學習任務,光顧著匯報方式,我應該把這兩項內容分開呈現(xiàn)。記得在教學《巨人的花園》時,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在要求學生讀課文的同時出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支架,結果學生光顧著概括主要內容而忽略了讀課文。同時在匯報的過程中,我也沒能堅持引導學生圍繞學習任務這個中心進行匯報。如在第一小組匯報是,我有意識強調了學習任務,第二個小組匯報時就提到了學習任務,但是把描寫方法說錯了,如果當時我能夠說:“雖然他們小組講錯了學習方法,但他們能夠圍繞學習任務進行學習,做得很好!边@樣,接下來的小組也會重視圍繞學習任務進行匯報。但從第三個小組匯報時,我自己也淡化了學習任務的要求,導致了學生的匯報沒有明確的目標,也就是說小組內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
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景點用喜歡的方式匯報出現(xiàn)的問題是萬一學生都喜歡同一個景點同一種匯報方式時怎么辦?這次的小組合作學習就遇上了這個問題。學生們都喜歡長廊和十七孔橋,都喜歡用表演的方式匯報。但是我沒能靈活應變,導致了整篇課文的學習任務沒能完成。其實有幾種應變的方法:一是合作前了解學生的選擇并進行引導;二是合作過程中老師引講學生沒有選到的內容或者在前面的學習的基礎上讓小組再挑戰(zhàn)新的內容。由此可見,教學預設和教學應變十分重要。同時,我沒有把學習任務的內容相應地板書,也導致了學習任務的不明顯化,這也是一個失誤。
這一次課又留下了很多的遺憾,但我也收獲了很多?偟膩碚f,這次課我給了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也很愉快地度過了兩節(jié)課。下課時,當我看到學生面帶微笑地大聲說“謝謝老師”時,我從內心感到高興。
這一次課我還是存在語言不清晰、不流暢的問題,這個我知道可以改。但關于對學生引得太多的問題,我有意識到,但一直都不是很清楚“我到底引在哪里?怎樣才算不引?不引又該怎么辦?”記得曾看過一位教數(shù)學的師兄的實習總結,他也說過他的指導老師說他的教學不是很清晰,他一直都想不明白。后來經過不斷的思考,他終于明白了他追求的是數(shù)學的廣泛聯(lián)系性,而不是他的指導老師所追求的層次性。也許某一天我也會突然明白我的問題。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2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游記。作者按照游覽順序,用生動的語言再現(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今天我講的是《頤和園》第一課時,本堂課的教學設計:首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本堂課學習什么,干什么。然后緊跟學習目標,老師設計的課件展開學習。最后拓展延伸。我在導入課題時播放了歌曲《北京歡迎你》,從而燃燒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動力,從整堂課來看學生始終處于亢奮的學習狀態(tài)。
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去過北京,對那些景物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在備課時我搜集一些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如頤和園的介紹,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一些美麗圖片。課堂上這些圖片讓學生大飽眼福
課堂中的不足,課堂上缺乏朗讀,學生沒有從讀中去感悟頤和園的美,從而知道本課的寫作順序。教學設計還需要精心設計,能夠充分體現(xiàn)課堂上學生為主的教學,這些還有待于我以后努力學習。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3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yōu)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移步換景,帶領游客一起游覽了美麗的頤和園中和一些景點。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和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作者先抓住長廊“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景色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和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選取本課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學習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制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制作課件時我考慮到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如果讓學生圍繞著一個問題“你最想在哪里攝影留念?”來學習的話,課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經過再三考慮,我最終決定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來學習。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方法雖然使得教學流程清晰,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yōu)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根據(jù)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點播這美麗畫卷的創(chuàng)造者,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們的偉大,受到情感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從朗讀為主,充分調動學生,以讀句子、說詞語、談感受來學習頤和園的美,整個教學思路設計得比較清晰,也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許多的亮點都舍去了。本課的寫作很有特點,在學生知道本課是按照地點的轉移,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頂——昆明湖。學習它的寫法,如果能進行一次小練筆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游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遺憾的是這次小練筆沒有時間進行。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4
《頤和園》這篇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移步換景,寫得很有特色。課文先寫長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之后抓住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資料介紹,最終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之后寫的是萬壽山的景色。分別介紹了從腳向上,和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最終寫昆明湖的景色。主要介紹了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最終寫頤和園處處有美景,看也看不完,開頭與結尾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教學后,有以下幾點感受: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主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始終讓學生處于主體的地位,教師則更多的成了引導者、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好伙伴,整個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始終是平等對話的過程。
2、創(chuàng)立了和諧的對話場境
教師主角的轉換,使我從課堂的“獨白者”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yōu)閷W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激活者”。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充分利于我們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yōu)勢,在導入新課時,展現(xiàn)了學生在頤和園的照片,教學過程中,好幾次播放了頤和園的實景錄像,三番四次地把學生帶入“情境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視美、愛美的情感,實現(xiàn)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欣賞,到達了和諧對話。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引導學生理解一篇篇課文的資料固然重要,但其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教學時先扶著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而在學習萬壽山這部分時,我再放一放手,讓學生分組進行協(xié)作學習。學生經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fā)揮,自由想象,多種不一樣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最終在學習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橋時,讓學生自學,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又開始的扶著走,到之后的學生之間學著走,到最終的學生個體獨立走,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重在授人以漁,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所應當著重體現(xiàn)的。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表達本事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覽性的課文,不僅僅文章資料美,并且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教學之前,我就設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記憶課文的資料,練習表達。于是,講課時,我根據(jù)本文的特點及學生喜歡旅游的特點,學習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游這一情境。可是由于時間的原因,沒有使全部學生融入到導游這個主角中,沒有真正走到文本中去。
5、重視課文表現(xiàn)形式的教學
自實施新課程以來,很多教師重視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花樣增多了,教學過程變得熱鬧了,可是一些成功的語文教學經驗也被丟棄了。如,讀寫結合的經驗。閱讀教學只重資料理解,忽視寫法指導的現(xiàn)象還較為嚴重。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教學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寫作特點,學習它的寫法。如全文的先總述后分述最終總結的寫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點寫長廊的寫法。我此刻的體會是:如果能進行一次小練筆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游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本事。但遺憾的是這次小練筆沒有時間進行。
【頤和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頤和園》教學反思04-03
《頤和園》教學反思02-17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02-25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08-28
《頤和園》教學反思 (優(yōu)秀)07-07
【優(yōu)選】頤和園教學反思07-07
[薦]頤和園教學反思07-10
【必備】《頤和園》教學反思07-07
《頤和園》教學反思 [經典13篇]07-07
頤和園教學反思 15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