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教案《紙陀螺》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紙陀螺》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紙陀螺》及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材料動手做玩具。
2、訓練思考的能力。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紙陀螺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剪裁直徑為8厘米的圓形卡紙、色筆、牙簽。
活動過程:
1、教師把事先做好的各種顏色的紙陀螺給幼兒看,先不要轉動陀螺。
(1)出示陀螺,這是什么?
。2)它是什么形狀的?
。3)這是什么顏色的陀螺?(教師依次出示紅、綠、黃色陀螺)
。4)小朋友想不想學做陀螺呢?
。ㄔO計意圖:通過出示各色陀螺,引起幼兒對陀螺的興趣。)
2、幼兒自制陀螺。
。1)教師給每位幼兒發(fā)放圓形卡紙,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在卡紙上面涂顏色。
。2)顏色涂好后,請小朋友拿一根牙簽穿過卡紙中間的小洞,這樣陀螺就做好了。(教師可以協(xié)助幼兒)
。ㄔO計意圖:通過讓幼兒自制陀螺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3、幼兒嘗試讓陀螺轉起來。
。1)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陀螺轉動起來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2)如果都沒想起來,教師提醒幼兒轉轉牙簽看看,幼兒練習轉動紙陀螺。
。3)下面我們來比賽看看誰的紙陀螺轉的時間比較長。
。4)教師小結,表揚玩得好的幼兒。
。ㄔO計意圖:通過玩陀螺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嘗試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反思:
本活動由于材料來源于生活,內容貼近生活,由涂色到動手操作逐步讓幼兒自主獲得相關知識經(jīng)驗,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心理和能力,因而能為幼兒所喜愛和接受。
教師在探索活動中能很好地進行角色轉換,除了做一名指導者、合作者、還是評價者。當幼兒操作時,發(fā)現(xiàn)有的陀螺轉起來,有的陀螺轉不起來,結果是因為有的洞太大了,教師能隨時根據(jù)活動的需要鼓勵幼兒動腦解決問題——用雙面膠固定牙簽。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有助于及時了解幼兒的水平并給予評價,且能客觀地分析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因此,也更能及時有效地指導幼兒,更好地保持和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身心愉悅地發(fā)展。
幼兒百科:陀螺指的是繞一個支點高速轉動的剛體。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干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
幼兒園小班教案《紙陀螺》及教學反思2
活動目標
1、認識陀螺的構造,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引發(fā)幼兒對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能嘗試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幼兒在了解陀螺構造的基礎上自制陀螺,鍛煉幼兒的動腦、動手的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陀螺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制作陀螺的方法。
教學難點:找出圓的中心點。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陀螺若干個;
2、各種紙片、彩筆、剪刀、圓形瓶蓋(供畫圓用)、短尺、小木棒、火柴棍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玩具?(出示陀螺)你們玩過什么樣的'陀螺?
幼兒爭著說自己玩過的陀螺。
(玩過木陀螺、玩過鐵陀螺、玩過塑料陀螺和紙陀螺)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幼兒分組玩轉陀螺,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陀螺的構造以及轉動起來是什么樣子的;
2、引導幼兒討論:陀螺是用一個紙片和一根小木棒制作成的,涂上顏色的陀螺轉動起來后變成了一圈圈色環(huán),很漂亮!
3、幼兒動手制作陀螺(向幼兒介紹材料,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幼兒展示作品,玩自己制作的陀螺。(幼兒玩,教師細心觀察)
幼兒甲:咦,我的陀螺怎么轉不起來?
幼兒乙:我的怎么歪歪斜斜轉幾下就倒了?
幼兒丙:我的剛做好的時候就能轉,現(xiàn)在有不能轉了?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做的陀螺與老師帶來的陀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師與幼兒共同尋找原因、修改:制作陀螺的紙片太。粓A孔不在紙片中心;小木棒轉軸太長……。)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四、活動延伸
今天,小朋友們都懂得了怎樣制作陀螺。下面請小朋友再去用其他材料制作陀螺,想一想怎樣才能使陀螺轉得又穩(wěn)又快,并選出轉動得時間最長的一個準備參加幼兒園組織的轉陀螺比賽。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孩子們開動腦筋,自己的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他們很感興趣。在活動中,幼兒才是真正的活動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輔助者。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學會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也會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以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百科:陀螺指的是繞一個支點高速轉動的剛體。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干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幼兒園小班教案《紙陀螺》及教學反思3
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材料動手做玩具。
2、訓練思考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剪裁直徑為8厘米的圓形卡紙、色筆、牙簽。
活動過程:
1、教師把事先做好的各種顏色的紙陀螺給幼兒看,先不要轉動陀螺。
。1)出示陀螺,這是什么?
。2)它是什么形狀的?
。3)這是什么顏色的陀螺?(教師依次出示紅、綠、黃色陀螺)
(4)小朋友想不想學做陀螺呢?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各色陀螺,引起幼兒對陀螺的興趣。)
2、幼兒自制陀螺。
。1)教師給每位幼兒發(fā)放圓形卡紙,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在卡紙上面涂顏色。
。2)顏色涂好后,請小朋友拿一根牙簽穿過卡紙中間的小洞,這樣陀螺就做好了。(教師可以協(xié)助幼兒)
(設計意圖:通過讓幼兒自制陀螺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3、幼兒嘗試讓陀螺轉起來。
。1)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陀螺轉動起來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2)如果都沒想起來,教師提醒幼兒轉轉牙簽看看,幼兒練習轉動紙陀螺。
(3)下面我們來比賽看看誰的紙陀螺轉的時間比較長。
(4)教師小結,表揚玩得好的幼兒。
(設計意圖:通過玩陀螺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嘗試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反思:
本活動由于材料來源于生活,內容貼近生活,由涂色到動手操作逐步讓幼兒自主獲得相關知識經(jīng)驗,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心理和能力,因而能為幼兒所喜愛和接受。
教師在探索活動中能很好地進行角色轉換,除了做一名指導者、合作者、還是評價者。當幼兒操作時,發(fā)現(xiàn)有的陀螺轉起來,有的陀螺轉不起來,結果是因為有的洞太大了,教師能隨時根據(jù)活動的需要鼓勵幼兒動腦解決問題——用雙面膠固定牙簽。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有助于及時了解幼兒的水平并給予評價,且能客觀地分析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因此,也更能及時有效地指導幼兒,更好地保持和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身心愉悅地發(fā)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紙陀螺》及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材料動手做玩具。
2、訓練思考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剪裁直徑為8厘米的圓形卡紙、色筆、牙簽。
活動過程:
1、教師把事先做好的各種顏色的紙陀螺給幼兒看,先不要轉動陀螺。
。1)出示陀螺,這是什么?
。2)它是什么形狀的?
。3)這是什么顏色的陀螺?(教師依次出示紅、綠、黃色陀螺)
。4)小朋友想不想學做陀螺呢?
。ㄔO計意圖:通過出示各色陀螺,引起幼兒對陀螺的興趣。)
2、幼兒自制陀螺。
。1)教師給每位幼兒發(fā)放圓形卡紙,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在卡紙上面涂顏色。
。2)顏色涂好后,請小朋友拿一根牙簽穿過卡紙中間的小洞,這樣陀螺就做好了。(教師可以協(xié)助幼兒)
(設計意圖:通過讓幼兒自制陀螺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3、幼兒嘗試讓陀螺轉起來。
(1)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陀螺轉動起來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2)如果都沒想起來,教師提醒幼兒轉轉牙簽看看,幼兒練習轉動紙陀螺。
。3)下面我們來比賽看看誰的紙陀螺轉的時間比較長。
。4)教師小結,表揚玩得好的'幼兒。
(設計意圖:通過玩陀螺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嘗試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活動反思:
本活動由于材料來源于生活,內容貼近生活,由涂色到動手操作逐步讓幼兒自主獲得相關知識經(jīng)驗,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心理和能力,因而能為幼兒所喜愛和接受。
教師在探索活動中能很好地進行角色轉換,除了做一名指導者、合作者、還是評價者。當幼兒操作時,發(fā)現(xiàn)有的陀螺轉起來,有的陀螺轉不起來,結果是因為有的洞太大了,教師能隨時根據(jù)活動的需要鼓勵幼兒動腦解決問題——用雙面膠固定牙簽。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有助于及時了解幼兒的水平并給予評價,且能客觀地分析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因此,也更能及時有效地指導幼兒,更好地保持和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身心愉悅地發(fā)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紙陀螺》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陀螺》教學反思04-20
陀螺教學反思04-21
紙教學反思02-22
《紙》教學反思03-08
《紙的發(fā)明》教學反思03-29
《紙》科學教學反思03-08
《紙發(fā)明》教學反思02-28
《紙的發(fā)明》教學反思04-02
科學《紙》教學反思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