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推薦度:
-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推薦度:
-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wù)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品讀對話、感受內(nèi)心、領(lǐng)悟寓意
《陶罐和鐵罐》是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jīng)常奚落它。而陶罐卻不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中讀懂課文內(nèi)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在學習生字新詞的基礎(chǔ)上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在精讀環(huán)節(jié),圍繞陶罐和鐵罐的四次對話,我在教學中采用范學式,先指導學習第一次對話,然后總結(jié)學法,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關(guān)鍵詞,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并通過指導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點,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由小組長組織進行學習。在小組充分學習基礎(chǔ)上,進行全班交流。讓我欣喜的是學生不僅能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不同神態(tài)不同性格特點,有的小組甚至自告奮勇要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萬別小瞧孩子們,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粗⒆觽円猹q未盡的神情,我想這樣自主主動的學習,帶給孩子們的是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吧。并請學生說說悟出了什么道理,這樣讀寫結(jié)合,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使學生有話可說,樂于寫作。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多種形式品讀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從而了解人物神態(tài)和性格。緊緊抓住“奚落”這個詞語,讓學生從鐵罐對陶罐的明知故問中,悟出這就是鐵罐“奚落”陶罐,詞語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通過品讀,學生還知道了鐵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也迎刃而解。
三、不足之處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赡苁且驗橄挛鐚W生比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緊張,一直繃得比較緊,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fā)、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并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詞。
(3)然后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讀課文,找找、畫畫從哪些語句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在學生匯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zhì),也潛意識領(lǐng)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領(lǐng)略了祖國語言的精妙。
。4)延伸文本:“如果此時陶罐與鐵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對誰說句什么話?學了課文你想對自己或身邊的誰說句什么?”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寫寫。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在寫話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難點,同時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還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能力。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初讀教材時,我感覺對話應(yīng)該是重點,以對話貫穿全文,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傲慢自大的鐵罐和一個謙虛善良的陶罐。但多讀幾遍后才發(fā)現(xiàn),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xiàn)兩個罐子,而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應(yīng)如何正確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價值,以何種形式來貫穿全文呢?經(jīng)過深深思索與課堂實驗,我找到了以“提示語”貫穿對話的朗讀,從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了些許的感悟與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過課文,我都會急著去思考如何進行教學設(shè)計,如何才能想出新點子,讓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設(shè)計,但每次都沒有預想的效果。仔細想想,我忽略了課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學生,他們才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才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試著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隨便談,隨便說,隨著學生的興趣愛好走。沒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學生的表達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與我的預設(shè)也完全一樣。仔細想想,原來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他們對什么感興趣,他們最想了解什么?會給我?guī)砟敲炊嗟捏@喜。
感悟二:走進文本,走進學生,達到師生、文本對話之效。
記不起在哪讀過這樣一句話:語文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課堂上。因此,以學生文本、關(guān)注學生才是我們上課的最終目的。課堂伊始,我可能沒有走進學生、走進課文,因此不知其功效。當我投入的與學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探究其價值時,我和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學生為本,和他們同感悟、同體驗。這時我們的思想相互碰撞,心靈相互交流,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真正的課堂。
感悟三:拋開設(shè)計,以生為本。
每次講課前,我都會把教案備得滾瓜亂熟,甚至評價語我都會仔細琢磨?墒峭ㄟ^這節(jié)課,讓我深深領(lǐng)悟到:課堂是隨機的,課堂也是學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學生的發(fā)言進行教學。處處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當然,這也需要教師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過這節(jié)課也讓我深深地明白:知識的儲備對一個教師來講是多么的重要。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陶罐和鐵罐》是九年義務(wù)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強,寓意深刻,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兩個罐子的故事。鐵罐自以為堅硬,看不起陶罐,經(jīng)常奚落它。而陶罐卻沒有與它計較,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而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這篇課文文本價值在于,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待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我在設(shè)計本課教學時,能夠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觀念,從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入手,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把握教材所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并在課堂上抓住時機,進行良性的引導,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只是停留于文本的表面,這樣的語文在感情的熏陶上是缺失的。在教學上,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感觀來體會感受陶罐和鐵罐的不同的態(tài)度,相信學生從中以能體會到其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有所感有所悟。然而,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如果能抓住恰當時機,拋磚引玉,引起學生自主的思考,對童話所昭示的寓意體會得會更深入一些。
但是一堂課下來,學生感悟最多的還是鐵罐的驕傲、自以為是和陶管的謙虛、善良。學生從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入手,引導學生學習感悟。以“陶罐不再理會鐵罐。”為關(guān)鍵,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由于引導的方向不夠精確,引導的深度不夠,學生的體驗也停留在表面。如果學生在感受到鐵罐的驕傲時,我能再多問一句“鐵罐為什么會那樣驕傲呢?”學生的思考的'深度也就隨之深入了。
問題是打開思維、喚起想象的鑰匙,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意識。理想的課堂教學應(yīng)該是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問相互的融匯。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來解決,最好的方式是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統(tǒng)一。本片斷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問的基礎(chǔ)上,也不乏教師的問,教師的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價值。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課文內(nèi)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
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為了讓學生熟讀精思,充分體現(xiàn)“以讀為本”的思想,確保讀書人人參與,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組朗讀競賽,再次是師生品評。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拖長一點,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diào)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通過品讀、比較、分析,讓學生感悟:鐵罐一次又一次傲慢無理,而陶罐雖然謙虛,但能據(jù)理力爭。這樣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
故事中的兩個角色──陶罐與鐵罐而言,陶罐有他的優(yōu)點:樸素、美觀、保存時間長;鐵罐也有他的優(yōu)點,結(jié)實、美觀,易攜帶,用途廣。然而,三年級的孩子在自主閱讀這則寓言時,往往會過于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中,而使自己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他們會認為陶罐是很“好”的,幾乎是“完人”,沒有什么缺點,而鐵罐是“不好”的,幾乎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這種認識上的偏差,需要我們老師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導“修正”,絕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而放棄這種引導,以讀為本,學生在多讀中認字解詞,體驗感悟,凸現(xiàn)語文的可感性和整體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進行角色體驗,用讀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靈對話和“補白”實踐中,使學生得到“智”開發(fā)和“理”的感悟,使本堂閱讀課成為學生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5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nèi)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一點文章。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教師再作適當?shù)闹笇АUn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采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diào)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再請兩位學生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我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shè)計的動作。學生的表演可以說是繪聲繪色,博得了同學們的掌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lǐng)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曾經(jīng)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學生暢所欲言,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上完課之后,我感覺自己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今后還要加強這方面的錘煉。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6
我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時,圍繞“思考練習”中的問題,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演一演,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果頗佳。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聽一聽,畫一畫,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我讓學生聽完課文后,讓學生添畫表情后問:“你為什么要這樣畫?”一個學生說:“鐵罐在說話時十分生氣,后來還惱怒成怒,大發(fā)雷霆,所以我要畫出它雙眉豎起,兩眼圓瞪的樣子。一位學生畫完陶罐的表情后說:“我想表現(xiàn)陶罐當時的謙虛,說話時心情的平靜。”所以它的表情應(yīng)該是笑瞇瞇的。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又把握了“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礎(chǔ)。
2、讓學生畫一畫,抓住“人物”的特點。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說的話。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再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tài)的詞語,想象鐵罐說話的神情。學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輕蔑”的神氣、“惱怒”這些詞語;在理解這些詞語之后,學生再讀句子,將鐵罐的驕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后,我便讓出講臺給學生表演。學生先選定自己樂于表演的角色,再戴好頭飾,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教師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shè)計的動作。學生的表演可以是繪聲繪色,博得了老師和同學們會心的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是我的獨角色,成了他們的`舞臺。
在上述畫、說、演的基礎(chǔ)上,我抓住時機出示“思考練習”的問題: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學生讀課文后,我先引導學生對比陶罐和鐵罐最終的結(jié)局,學生能很快找出,鐵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陶罐卻依舊“光潔、樸素、美觀”。并說一說是不是喜歡陶罐,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學生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外表光潔、樸素、美觀;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已是很有價值的古董;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對人友好、善良。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情緒高漲。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在設(shè)計教學中,我嘗試了放手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演一演,學生更主動參與課堂。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7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述,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資料簡單易懂,生動搞笑,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比如:透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齊,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能夠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透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能夠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狀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述,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二、以比較、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那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構(gòu)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lǐng)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以前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shè)的教學要求,到達了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用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8
《陶罐和鐵罐》這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教學中,抓住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進而引導學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
一、抓住對話,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課文內(nèi)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教師再作適當?shù)闹笇。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這個關(guān)鍵詞,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對“傲慢、輕蔑、和睦相處”等重要詞語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進一步體會奚落的含義,體會人物性格特點。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講解“輕蔑”一詞,我查閱了資料,利用字理理解,讓學生感受這個蔑字,還讓學生透過動作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想法,從而理解文本。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于學生正確全面認識陶罐和鐵罐有很大的幫忙。
二、關(guān)注提示語,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第三組對話,部分學生已經(jīng)開始有意識的尋找提示語了,但這一組恰恰沒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語的填空,并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語言本身的內(nèi)容和標點符號。學生以前積累過一些描寫生氣的詞語,如:火冒三丈、怒氣沖沖、怒發(fā)沖冠、暴跳如雷等,這時,他們遷移了以往積累的詞語,并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神態(tài)和內(nèi)心活動,此時學生已經(jīng)關(guān)注到了提示語的重要性。為今后的習作奠定基礎(chǔ)。
三、個性化表演,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
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diào)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和善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讓學生戴著頭飾,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鼓勵他們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動作。學生的表演可以說是繪聲繪色,博得了同學們的掌聲,營造了課堂上的小高潮。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四、多元感悟文本,領(lǐng)悟寓意。
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本篇課文告訴我們每個事物或者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能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短處,要全面地看問題,學會和睦相處。因此,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lǐng)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曾經(jīng)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學生暢所欲言,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雖然這堂課自我感覺講的不錯,我和學生都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課堂處處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但對學生的關(guān)注度、評價、引導等方面,還要加強錘煉,增強自身的文化功底。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9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將陶罐、鐵罐擬人化,圍繞鐵罐奚落陶罐以及時間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鐵罐卻腐蝕消失這兩個事件來寫,并通過描寫陶罐、鐵罐的神態(tài)和動作來表現(xiàn)出兩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出要正確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據(jù)學習目標,我特將此課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
一、詞語
此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復習本課重點、易錯生字新詞,采用開火車的形式,再由全班齊讀一遍加以鞏固。第二,是從文中找出“驕傲、傲慢、懦弱、輕蔑、謙虛、奚落”等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旨在讓學生從中理解詞語意思,與之同時考慮到三年級閱讀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根據(jù)文意填空”此類型的題目故特意設(shè)置這一部分。而在課堂里面,學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現(xiàn)較為積極活躍,避免了直接展示詞語和解釋的枯燥。
二、文意
讓學生朗讀課文,概括文意。朗讀前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對話的語氣,為之后的分角色朗讀環(huán)節(jié)做準備。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讓其他同學分別對概括的同學進行點評,讓他們學著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評價、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讓同學們著重找出對陶罐、鐵罐的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分為“議鐵罐”和“議陶罐”。并總結(jié)出鐵罐的性格特點“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蠻橫無理和自以為是;陶罐的性格特點友善、謙虛而不軟弱、寬容和善良。這一部分,學生基本都能找得準,并且說得很貼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順勢講解了提示語在中間,對話在前和后的情況下標點符號的運用。在最初設(shè)計時,是打算把標點符號空出來讓學生補充來引起注意。但又考慮到出示老師總結(jié)的體現(xiàn)性格特點的句子后是全班齊讀PPT,這時如果沒有標點符號就會令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標點標紅,再直接提問”為什么老師要標紅?”而實際上,學生在剛剛接受完鐵罐性格的朗讀后,一時半會沒能跟上節(jié)奏。因此這樣的提問顯得太過突兀,讓學生來不及反應(yīng)過來。過后思考發(fā)現(xiàn),把對話提示語以及標點的運用放在朗讀前提示會更自然一點。
四、故事
這一部分是進行分角色朗讀,同學可以自由選取兩個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個,和同桌合作進行有感情朗誦。開始之前,有三個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嘆號用法。本文使用了較多的感嘆號,因此重點提出來讓學生感嘆號的使用情況以及引起學生注意有感情朗讀時語氣的把握。第二,提示鐵罐語氣“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謙和寬容、心平氣和”。第三,提示可以適當配上動作。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很感興趣,膽子放得很開,聲情并茂的。大概因為是故事性較強的原因,很多平常較沉默學生也主動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讀當中,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
五、道理
此環(huán)節(jié)從本單元前兩課《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亞的木匣》的寫作特點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想啟發(fā)寫下,為這個童話故事加上闡明道理的結(jié)尾。
最后,出示兩句與本文想表達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作為積累總結(jié)。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0
最近在網(wǎng)上通過視頻,觀聽了《陶罐和鐵罐》一課,再結(jié)合自己上過這課后的感受,具體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認識陶罐與鐵罐,了解何為陶罐
教學本課一般從板書課題入手,帶領(lǐng)學生認識生字“陶”,觀察難字“罐”,看課文插圖認識哪個是陶罐,哪個是鐵罐。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zhì)疑,或設(shè)問:陶罐與鐵罐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由此,引領(lǐng)學生初讀課文。
課后,我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三年級的學生,生活閱歷太淺,缺乏實踐經(jīng)驗,竟有相當多的學生根本不知道“陶”為何物,更不知道“陶”具有易碎的特點。這樣,學生對課文中鐵罐奚落陶罐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合理性的理解就失去了基礎(chǔ),對鐵罐恃強凌弱、咄咄逼人的理解就大打折扣。難怪在課堂上,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始終浮于表面。
二、以角色的情感變化為線索
在教學時,教師能抓住課文中描寫陶罐和鐵罐神情的關(guān)鍵詞語,去引導學生讀出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語調(diào)、語氣,理解角色的情感,如鐵管的傲慢、輕蔑、惱怒等,陶罐的謙虛、爭辯等,直至學生把課文讀得生動、活靈活現(xiàn)。
這樣的教學,把握重點詞語來體會情感,通過感情朗讀來表情達意,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文本學習,值得肯定。然而,教學僅止于此是不到位的。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只是抓住了鐵罐奚落陶罐過程的一部分,忽視了情感發(fā)展的軌跡,忽視了對情感線索的整體把握,教學內(nèi)容顯得零碎。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整體感悟鐵罐“傲慢——輕蔑——惱怒”的情感升級過程,整體感悟陶罐“謙虛——爭辯——不再理會”的.情感發(fā)展線索。
三、陶和鐵的變化與其長短的關(guān)系
滄海桑田,陶罐與鐵罐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課堂上老師會順著故事提問,如:想象,世界上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想一想,它們之間還可能發(fā)生什么事情?陶罐會有多大價值?聽了陶罐的尋找的話,鐵罐會怎么想,怎么說?等等,諸如此類。這些問題顯得零碎,有的還偏離了教學的目標與重難點。實際上,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認識陶罐對鐵罐的既往不咎,認識陶罐寬容的形象和關(guān)切朋友的情誼,認識陶罐雖然易碎但永不腐朽、鐵罐雖然堅硬但容易腐爛的特點,進而理解人各有長短,應(yīng)正確對待“長”“短”的寓意。
四、解決問題,理解文意
陶和鐵因不同的質(zhì)地而具有不同特點。鐵罐堅硬,不怕摔打;陶罐易碎,經(jīng)不起碰撞,這是故事得以發(fā)生、發(fā)展的基礎(chǔ)。讓學生了解陶罐和鐵罐的特點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一步,它對理解鐵罐驕橫的性格,對理解角色的“長”“短”及其變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教學中,只要抓住“陶罐和鐵罐的變與不變”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便能引導學生集中精力,深刻理解,教學自然簡潔、高效。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1
學習童話既是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感悟語言,又是讓學生懂得課文蘊含的道理。設(shè)計陶罐和鐵罐當年在國王御廚里的情景,讓學生在讀、思、議、演中感悟人物形象特點,探究鐵罐驕傲的本質(zhì)。
一、課堂實錄
師:剛才大家學習、合作得特別好,F(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再合作一次,來個分角色朗讀比賽,怎么樣?(學生特興奮,躍躍欲試)
師:大家可以自己找學習伙伴,先練習讀一下自己喜歡的部分。
。▽W生組成小組,分角色練習讀,教師指導、參與。)
師:哪一組有信心先來比一比?(各組搶著比)
師:各組組長一先舉手為先。(生輪讀、搶讀、評讀)
(師生評選擂主,鼓掌祝賀)
師:剛才大家讀的語氣和表情太形象了,F(xiàn)在老師有個建議,咱們把陶罐和鐵罐的表情畫下來,好不好?
生:(大聲喊)好!
師:在畫之前,請同學們把課文中描寫陶罐和鐵罐神態(tài)的語句,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然后再畫一畫。(生找、讀、想、畫)
師:誰愿意到黑板前來畫一畫?(男、女同學各一名到黑板前畫)
師:這兩位“小畫家”畫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畫得都不錯,但我想問一問:為什么這樣畫?
男生:因為鐵罐說話時,特別囂張,后來變?yōu)閻琅,大發(fā)雷霆。所以我把它畫成眉毛豎起,兩眼瞪得圓圓的。
女生:老師,我想表現(xiàn)陶罐當時那種謙虛的表情,所以說話時,它的表情是平靜的。它受到鐵罐的奚落時,還是心平氣和地跟鐵罐講理。
師:大家覺得有道理嗎?(生點頭表示同意)
師:誰能用恰當?shù)脑~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生想一會兒,紛紛舉手)
師:請舉手的同學到各自的圖象下寫一寫。(學生板演)
師:這些同學,能想出這些恰當?shù)脑~,真是了不起,說明文中的人物對話及生動的的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通過讀、想、畫之后,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吧!那么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
二、教學理念和特點:
1、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創(chuàng)設(shè)了寬松的學習氛圍。教師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展開合作,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相互啟發(fā)、評價、激勵,彌補了自己的不足,發(fā)展了學生的特長,使學生樹立了信心。在合作學習時,教師注意了指導和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指導者,參與到學生的合作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交流,促進合作的實效性。
2、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競爭”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習的需要。學生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他們喜歡競爭。我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以評選擂主的方式,展開朗讀比賽,同時用激發(fā)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地參與,調(diào)動每一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既面向全體又照顧了個性的差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朗讀競賽中,教師還注意在讀中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
3、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內(nèi)容!墩n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tài)的語句,可以采用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等多種方式來體驗。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有的學生讀,有的學生畫,有的學生說。特別是學生對畫畫表現(xiàn)的興趣更濃,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在黑板上展示。這時學生的提問(為什么這樣畫?)更具有深刻意義,教師抓住這一問題,讓學生談出各自的感受?梢,挖掘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了學生的想象。
教師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脑~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再一次激活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
4、探究問題,展開討論。問題是打開思維、喚起想象的鑰匙,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意識。 傳統(tǒng)的教學是教師問學生答,串講串問占據(jù)了整個課堂教學。現(xiàn)代教學主張把問題盡量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課堂教學應(yīng)該是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問相互的融會。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來解決,最好的方式是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統(tǒng)一。本片段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問的基礎(chǔ)上,也不乏教師的問,教師的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價值。例如,片段的最后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文中的人物對話及生動的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通過讀、想、畫,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吧!那么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既啟發(fā)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通過討論,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得到珍視。
教學片段雖具有以上特點,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在分角色朗讀找學習伙伴中,雖然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的民主性,但學困生沒有得到充分關(guān)注,因為學生在找伙伴時往往去找那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而學困生只能獨坐一邊了,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進取精神,反而使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時,別忘了那些容易被“遺忘”的孩子!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2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wù)教育教科書部編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nèi)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縱觀整堂課,有收獲亦有遺憾,現(xiàn)反思如下:
重朗讀、抓對話
課文內(nèi)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教學時,分角色朗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教師再作適當?shù)闹笇АUn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采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diào)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不完美的地方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fā)、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改進方法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然后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課文,查找、圈畫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nèi)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zhì),體會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評價語。在學生匯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3
《陶罐和鐵罐》一課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七單元的一篇寓言,該科講述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章語言生動,內(nèi)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閱讀,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在閱讀中繼續(xù)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應(yīng)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做適當?shù)闹笇В龑W生明白寓言中蘊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借用了著名特級教師靳家彥老師上這課的教學流程——“一讀二演三改四編”,不過靳老師用的是兩節(jié)課完成,我用了一節(jié)課完成的,我將朗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放到了學習生字的第一節(jié)課處理,所以基本上處理完了教學任務(wù)。
“一讀”即上課伊始讓學生們齊讀生字和課文。設(shè)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將詞語讀正確,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朗朗的讀書聲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二演”即角色表演,在學生對文中的角色有一點的了解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表演,深入體會人物的情感,感悟寓言講述的道理。學生們表演積極,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來表演的第一組的同學表演出了陶罐鐵罐的語氣和神態(tài),第二組的同學們還在第一組的基礎(chǔ)上加以動作,讓表演進入了一個高潮。孩子們意猶未盡呀,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讓他們課后再表演。此環(huán)節(jié)如果讓學生脫離書本,將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話進行表演就更好了。
“三改”這環(huán)節(jié)我是讓孩子們領(lǐng)悟寓言的寓意后讓學生表演的。設(shè)計這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學生們在表演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說說悟出了什么道理(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學會全面看事物,不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相比),此時教學重點難點已經(jīng)突破了,我引導學生弄清二者優(yōu)缺點的過程中,使學生進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覺地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并集體改編故事來贊揚鐵罐批評陶罐,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此處有老師認為是敗筆,我認為就因為集體進行改編故事,才能克服學生寫寓言的畏難心理,有利于新寓言的創(chuàng)作。
“四編”這環(huán)節(jié)突出了讀寫結(jié)合,閱讀是讀懂文章,寫作是思想感情的表達。通過閱讀進行寫作,有利于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適用已學知識的重新創(chuàng)作。此處時間充裕的話應(yīng)讓學生慢慢寫,然后老師當堂指導評改學生的語言?上r間太少,只能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也只有一個學生不流利地說,老師和同學加以補充才算說完整了。
學習名家上課只是鸚鵡學舌,模仿名家的框架固然可嘉,學習名家的語言思維教學也固然可嘉,要變成自我的教學風格我還需要好好加油。勉勵自己——“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采得百花成蜜后,為生辛苦為生甜”。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4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fā)性的寓言,講述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教學重點為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由于在第七單元中類似課文已經(jīng)學習過,再加上本文語言生動,貼近兒童實際,內(nèi)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閱讀。因此,在設(shè)計本課教學時,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做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蘊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我做了這樣的設(shè)計:在學習生字新詞的基礎(chǔ)上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在精構(gòu)環(huán)節(jié),圍繞陶罐和鐵罐的四次對話,我在教學中采用范學式,先指導學習第一次對話,然后總結(jié)學法,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關(guān)鍵詞,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并通過指導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點,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由小組長組織進行學習。在小組充分學習基礎(chǔ)上,進行全班交流。讓我欣喜的是學生不僅能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不同神態(tài)不同性格特點,有的小組甚至自告奮勇要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萬別小瞧孩子們,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粗⒆觽円猹q未盡的神情,我想這樣自主主動的學習,帶給孩子們的是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吧。 并請學生說說悟出了什么道理,這樣讀寫結(jié)合,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使學生有話可說,樂于寫作。
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如下:精講環(huán)節(jié)中,在總結(jié)學法的時候我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對細節(jié)之處沒有講得更清楚,導至小組合討論走形式,不知從何入手進行學習。有些小組長在組織小組學習時,人員分配不夠合理,沒有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這些方面的訓練在平常還需加強。通過國培學習我能認識到自己不足。要及時轉(zhuǎn)變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5
今天,我講完《陶罐和鐵罐》,按照教學思路,我問學生:“你們是喜歡陶罐子還是鐵罐子?”我認為,同學們會如我所愿,回答出喜歡陶罐子,那么這節(jié)課也就圓滿結(jié)束了,我微笑著等待。
但事與愿違,幾個男生高聲回答:“鐵罐!鐵罐!”“當然是鐵罐!”在那一剎那,我驚呆了,詫異的問:“為什么呢?”他們對著我和同學們驚訝的目光,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們就是喜歡他的橫!”“對,橫了沒人欺負!”“老實就是窩囊!”聽著他們的回答,我梳理了自己的'思緒,暗自思討:是我教學的失敗,還是他們受社會影響太深?我深深的知道,教學不僅僅是把這一課的內(nèi)容講授給同學們,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多聯(lián)系生活,多了解社會,是讓他們學會做人。
想到這,我沒有按照下課鈴聲下課,而是沖他們點點頭,邊說邊坐下來:“噢,看來這個問題,我們要坐下來好好談?wù)劻。”因為在這個時候,我意識到孩子們接觸到的信息,對社會有一種曲解,應(yīng)該讓全員參與進來,于是我又說:“誰同意他們的觀點,請坐到北面!誰和他們的觀點相同,請坐到南面!我們來一個小型辯論會,看哪一方能勝出?喜歡鐵罐的為正方,喜歡反方的為反方。好,請正方先發(fā)言!
“我看到電視中有錢的人拿著槍,誰要是惹了他,他就開槍,誰都怕他。”劉鵬是個電視迷,他搶先說。
“村里邊xx很橫,他要是向誰借東西,那個人不借給他,他就去別人地里破壞莊稼!瘪R艷山好象很佩服這種人。
┈┈
“看看反方有什么看法?”
“我認為還是謙虛點好,我們班付麗雙同學,每次考試成績都很好,但她很謙虛,大家都很尊重她!北旧砭秃苤t虛的學委谷雪薇說。
“馬艷山說的那個人,我認為別人不是怕他,而是不愿理他,不愿和他交朋友。做這樣的人有什么意思!”還是班長伶牙利齒。
┈┈
“好,我來總結(jié)一下。的確,我們經(jīng)常看到或聽到蠻橫的人活的很‘瀟灑’,但是同學們,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而應(yīng)該看到更深些。你們想想,這些人‘瀟灑’的背后是什么?他們的最終結(jié)果怎樣?我們生活一輩子,是做一個沒有人真心愛你的人,還是做一個受人尊重和愛戴、對社會有用而不是危害社會的人呢?”
同學們都表示愿意選擇后者。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不斷培養(yǎng)孩子們的做人意識,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為孩子的人格健康鋪路架橋。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1-26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2-16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3-08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6-10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2篇06-15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5篇02-17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5篇)03-16
《陶罐和鐵罐》語文教學反思03-21
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