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秦兵馬俑說課稿優(yōu)秀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秦兵馬俑說課稿優(yōu)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秦兵馬俑說課稿優(yōu)秀1
一、說教材
1、編者意圖
《秦兵馬俑》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16課,編者將它和《圓明園的毀滅》、《別了,語文課》同編在一個單元,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2、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一課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而且展開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從而把秦兵馬俑的特點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來。因此,作者是如何寫出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怎樣表現(xiàn)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便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3、設計理念:
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突出主體參與價值,體現(xiàn)語文學習實踐性與獨特體驗的特點,用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潛力,努力打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4、教學目標
以'三維'目標為依據(jù),結合教材的類型特點,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本課共分兩課時教學,我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
(1)理解并體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認識冒號、分號、省略號的用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5、教學重點
、爬斫獠Ⅲw會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⑵認識冒號、分號、省略號的用法。
6、教學難點
五年級學生雖有必須的閱讀理解潛力,但秦兵馬俑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學生對于它的理解與想象會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感悟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感受秦兵馬俑的精美,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
2、啟發(fā)式教學法:
三、說學法
1、讀中感悟法。
2、合作學習法。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jù)我校提出的主動教育'模式思路:'質疑、學習、解疑、拓展、檢測'。我將本節(jié)課設計為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導質疑,構成期盼
上課伊始,我準備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同學們,透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的特點。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那么,根據(jù)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你們認為我們這節(jié)課的任務是什么呢?我想學生完全有潛力一針見血地提出質疑:課文介紹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他們都是什么樣貌?兵馬俑具有哪些個性?課文是怎樣描述兵馬俑的神態(tài)的?學生的質疑肯定是零碎的,或表達不到位,我再會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整理成以下四個問題出示。這是學生的閱讀期盼,也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出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也是對學生質疑潛力的培養(yǎng)。
第二環(huán)節(jié):明確目標,主動學習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帶著以上問題自由讀課文,并發(fā)給學生每人一份'導學提示',我將導學提示設計成以下表格。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也能夠同桌合作,還能夠三五成群地交流?傊,課堂是開放的、自由的。
第三環(huán)節(jié):朗讀感悟,解答疑問
以'你能解決以上哪個問題'為導語,引導學生逐一解答疑問。說明一下:四個問題的解答沒有固定順序,完全根據(jù)學生的閱讀期盼。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當進行調控、展開和朗讀指導。
問題一:課文介紹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
這是四個問題中最淺顯的一個,學生的回答必須很踴躍、很正確。這樣學生有了成就感,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這時趁熱打鐵,解答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課文是怎樣描述兵馬俑的樣貌的?
分別指名學生用朗讀、動作體驗、想象的方式匯報不一樣類型的兵馬俑的樣貌,再用多媒體播放出各種類型的兵馬俑圖片,讓學生說說各是哪類兵馬俑,有何依據(jù)?抽象的兵馬俑一下子變得形象起來,學生興趣盎然,自然會暢所欲言,同時也到達了內化文本語言,積淀語感的作用。
問題三:兵馬俑具有哪些個性?
讓學生匯報自我體會到的不一樣類型兵馬俑的個性,并說說根據(jù)是什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我們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就給予肯定,說不上來的地方,我會進行點撥、啟發(fā),并引導學生根據(jù)兵馬俑的個性有感情地朗讀相對應的段落。
問題四:課文是怎樣描述兵馬俑的神態(tài)的?
首先指名匯報答案,課件展示兵馬俑各種神態(tài)的圖片,引導學生引用課文中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以到達語言、形象同步積累的目的,能更真切地體會兵馬俑的精美。大家會發(fā)現(xiàn):課文中描述的是4種不一樣神態(tài)的兵馬俑,而我?guī)Ыo的是6張圖片,目的在于開闊學生視野,開啟學生思維,為后面的說話練習指引方向。然后指導學生朗讀第9自然段,并觀察第9自然段的標點符號,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冒號、分號、省略號的用法,用'有的( ),好像( )'的句式練習說話。有了前面的圖片做鋪墊,我想學生的思維必須得到了激活,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這樣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豐富了文本資料,還訓練了語言表達潛力,積累了語感。
第四環(huán)節(jié):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課文學到那里,引導學生再讀過渡句'兵馬俑不僅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學生的感受就會更真切了,再引導回歸文本的整體,學生對文本整體結構的感受自然就更明晰了,會到達與作者共鳴的效果。這時,引導讀中心句'舉世無雙的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學生對'舉世無雙'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奇跡呢?以此為導語引導學生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那種舉世無雙的創(chuàng)造才能,并透過談感受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生必須會贊嘆道: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這了不起!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們就應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課內與課外聯(lián)系起來,并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拓展訓練:前不久,我們游覽了夾山森林公園,請仿照課文的寫法,完成一篇習作,題目自擬。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檢測,學以致用
檢測題是對本節(jié)課資料的高度概括,以此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下是我設計的檢測題。
一、用線將兵馬俑和它相應的特點連起來。
將軍俑配合默契
軍士俑利箭在弦
騎兵俑斗志昂揚
車兵俑有膽有謀
弓弩手威風凜凜
二、加標點
每一件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神態(tài)各異有的頷首凝神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走近兵馬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三、發(fā)揮想象,仿照課文第9自然段,填空:
仔細端詳,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神態(tài)各異: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資料的縮影。板書這樣設計簡潔明了,既高度概括課文主要資料,又能幫忙學生整體理清課文思路,抓住重點資料。
板書設計:規(guī)模宏大
16、秦兵馬俑舉世無雙舉世無雙
個性鮮明
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真了不起!
秦兵馬俑說課稿優(yōu)秀2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秦兵馬俑》,下面我將從說教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第四單元的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宏大的規(guī)模、眾多的類型、鮮明的個性,藝術地再現(xiàn)了秦軍當時的宏偉氣勢,抒發(fā)了民族自豪感,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tài),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中對高年級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剖析及學生的知識構造特色,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具體分析,從數(shù)字體會兵馬俑的宏大,通過表演、想象來體會它的個性鮮明。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聰慧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tài),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從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感受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和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jù)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體會情緒、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3、品讀促悟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情勢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同時要求學生進行評價,激發(fā)學生完成朗讀目的。
五、說教學準備
課件:兵馬俑視頻、圖片及資料
六、說教學過程
為達到教學目的,本課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由、充分地朗讀課文,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初步感知全文內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下面我著重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環(huán)節(jié):
。ㄒ唬⿵土暬貞,再次感知
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于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觀看兵馬俑視頻,借助音樂和畫面將學生帶到西安,帶到秦俑坑前。(板書課題)
1、學生試著說說自己對秦兵馬俑的感受。
2、復習詞語:舉世無雙、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絕無僅有。
(二)、合作探究,精讀課文。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細心品讀,小組交流討論。
2、抓住關鍵詞“規(guī)模宏大”,引導學生劃出文中相關語句與數(shù)字,重復朗讀,并用課件出示圖片。在講解時可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去體會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如從一個籃球場聯(lián)想到五十個籃球場的面積之大,從學校學生的人數(shù)來體會八千人的數(shù)量之多。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課精讀的重點,抓住關鍵詞語“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自由品讀,分角色朗讀,交換感受。
。1)從“身材魁梧、體態(tài)勻稱、整裝待發(fā)”等詞來體會人物特點。
。2)理解“頷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詞語的意思。
(3)讓學生來一場秦兵馬俑模特大賽,擺出各種姿勢,引導其他同學引用課文中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以達到語言、形象同步積累的目的,并加深對“個性鮮明”的感悟。
(4)播放課件,對照圖片體會作者生動傳神的描寫。
4、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這一自然段總結了全文,并與第一自然段相照應,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
。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學生找出與之相吻合的句子,并交流討論。如“有的……有的……有的……”。
(2)抓住“絕無僅有”,要求學生找出近義詞,并讀一讀相對應的句子,領悟課文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三)、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1、師生配樂讀課文,并討論:秦兵馬俑不僅……而且……、在我國是享譽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
2、你想對秦代的勞動人民說什么?
設立這兩項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體會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加深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的感受,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總結拓展
秦兵馬俑氣勢恢弘,形態(tài)逼真,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強大的力量。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yōu)榇蓑湴磷院馈F鋵,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去了解、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課后去搜集感興趣的相關資料,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yǎng)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恰當?shù)倪\用板書,不僅能加強內容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13、秦兵馬俑
規(guī)模宏大
舉世無雙類型眾多絕無僅有
個性鮮明
【秦兵馬俑說課稿優(yōu)秀】相關文章:
秦兵馬俑的教案優(yōu)秀10-11
優(yōu)秀說課稿05-28
精選《秦兵馬俑》優(yōu)秀教案三篇06-03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優(yōu)秀15篇07-10
《觀潮》優(yōu)秀說課稿10-11
英語優(yōu)秀說課稿05-28
《呼風喚雨的世紀》說課稿優(yōu)秀10-05
方程的意義優(yōu)秀說課稿07-22
《田忌賽馬》優(yōu)秀說課稿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