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1
今天教學了升和毫升,因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來還是蠻輕松的。
不過也碰到了一些問題,一是書本想想做做第3題中的煤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告訴他們了也還是沒有什么生活體驗,所以只是籠統(tǒng)地讓他們說了大約的容量。
另外一個是想想做做的第1、2題,蠻有趣的實驗,結果卻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行也讓我大失所望,有些學生根本無法說清為什么這個杯子的容量大而那個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學生的語言。因為想想做做第1、2題涉及到三個不同的杯子,我讓他們給杯子編個號。結果大部分學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語言,胖杯子,長杯子,矮杯子,這樣交流起來聽的學生也明白他們說的.是哪一個,比給杯子編號要好許多。
還有一個地方,是給1升的水稱重量,連容器稱是1200克,一報出這個數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學生有沒有發(fā)覺這中間的問題。結果立即有4、5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應該要去掉這個容器的重量。嗯,總算還有一些學生懂得動腦。
《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2
《認識毫升》的數學教學反思
今天上了認識毫升這一課,感覺上還是比較順利的。一開始我先出示一些容器,讓學生感覺到這些容器不到一升,從而產生認識毫升的愿望。然后出示量筒,指導學生認識筒身上的刻度。我們學校也是只有25毫升的量筒,因為有了各位老師之前的`經驗,我著重指導了一下,讓學生明白,這量筒上是2格一毫升。接下去先給學生5毫升水,再讓學生加一毫升水,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有些不太熟練,結果有幾個組的數據相差很大。有最多的一組是20滴,最少的一組是8滴,不過大多數學生還是測到10毫升左右。至于毫升與塔尖的關系,在前幾課中就已經做了潛藏。所以幾乎沒有花多少時間。
練習時,因為學生帶了許多生活中的實物,所以做起來學生興趣很濃,許多的數據也是由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得出。這種課上起來其實很舒服,只是準備工作要花很長時間。
在操作中,也有一些問題,那就是許多學生的操作并不規(guī)范,把興趣放在了操作上,反而忽略的數學的知識,這一點是值得以后注意的。
《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3
今天教學了升和毫升,因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來還是蠻輕松的。
不過也碰到了一些問題:
一是書本想想做做第3題中的煤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告訴他們了也還是沒有什么生活體驗,所以只是籠統(tǒng)地讓他們說了大約的容量。
另外一個是想想做做的第1、2題,蠻有趣的實驗,結果卻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行也讓我大失所望,有些學生根本無法說清為什么這個杯子的容量大而那個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學生的語言。因為想想做做第1、2題涉及到三個不同的杯子,我讓他們給杯子編個號。結果大部分學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語言,胖杯子,長杯子,矮杯子,這樣交流起來聽的學生也明白他們說的是哪一個,比給杯子編號要好許多。
還有一個地方,是給1升的水稱重量,連容器稱是1200克,一報出這個數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學生有沒有發(fā)覺這中間的問題。結果立即有4、5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應該要去掉這個容器的重量。嗯,總算還有一些學生懂得動腦。
《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4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毫升以及升與毫升的進率的。事實上,在前兩節(jié)課的教學中,關于毫升也說了一些,學生對于毫升也有一定的認識了。所以這節(jié)課感覺一點也不像新課。只是在認識1毫升的水有多少時,稍稍化了一些時間。學生雖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卻并不清楚。為了讓學生有個正確的認識,我用量筒做了實驗,但看得不太清楚,我就讓學生觀察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容器,再把容器里的水倒入量筒,使學生認識到小正方體的容量正好是1毫升,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數數有幾滴,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對1毫升到底有多少形成進一步的表象。這對學生在后面的練習有很大的幫助,使學生的'估計有了一定的依據。
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準備了許多生活中的實物,讓學生在實驗中積累更多的直觀經驗。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毫升”的觀念,我抓住了學生好玩的天性,將1毫升的水滴在每一組一名學生的手中,看一看、記一記1毫升有多少,并說說感覺;然后讓每組學生在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觀察以后,說說給你的感覺;而讓學生感知100毫升時,我采用讓學生喝100毫升飲料的方式,說說可以用幾口喝完,算一算,每一口可以喝多少毫升等,學生逐步體驗,并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習難點的突破。
《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5
今天教學了升和毫升,因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來還是蠻輕松的。
不過也碰到了一些問題,一是書本想想做做第3題中的煤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告訴他們了也還是沒有什么生活體驗,所以只是籠統(tǒng)地讓他們說了大約的容量。
另外一個是想想做做的第1、2題,蠻有趣的實驗,結果卻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行也讓我大失所望,有些學生根本無法說清為什么這個杯子的容量大而那個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學生的語言。因為想想做做第1、2題涉及到三個不同的'杯子,我讓他們給杯子編個號。結果大部分學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語言,胖杯子,長杯子,矮杯子,這樣交流起來聽的學生也明白他們說的是哪一個,比給杯子編號要好許多。
還有一個地方,是給1升的水稱重量,連容器稱是1200克,一報出這個數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學生有沒有發(fā)覺這中間的問題。結果立即有4、5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應該要去掉這個容器的重量。嗯,總算還有一些學生懂得動腦。
《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6
四年級數學《認識升和毫升》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了升和毫升,因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來還是蠻輕松的。
不過也碰到了一些問題:
一是書本想想做做第3題中的煤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告訴他們了也還是沒有什么生活體驗,所以只是籠統(tǒng)地讓他們說了大約的容量。
另外一個是想想做做的第1、2題,蠻有趣的實驗,結果卻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行也讓我大失所望,有些學生根本無法說清為什么這個杯子的容量大而那個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學生的語言。因為想想做做第1、2題涉及到三個不同的杯子,我讓他們給杯子編個號。結果大部分學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語言,胖杯子,長杯子,矮杯子,這樣交流起來聽的學生也明白他們說的`是哪一個,比給杯子編號要好許多。
還有一個地方,是給1升的水稱重量,連容器稱是1200克,一報出這個數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學生有沒有發(fā)覺這中間的問題。結果立即有4、5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應該要去掉這個容器的重量。嗯,總算還有一些學生懂得動腦。
《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7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毫升以及升與毫升的進率的。事實上,在前兩節(jié)課的教學中,關于毫升也說了一些,學生對于毫升也有一定的認識了。所以這節(jié)課感覺一點也不像新課。只是在認識1毫升的水有多少時,稍稍化了一些時間。學生雖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卻并不清楚。為了讓學生有個正確的認識,我用量筒做了實驗,但看得不太清楚,我就讓學生觀察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容器,再把容器里的水倒入量筒,使學生認識到小正方體的容量正好是1毫升,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數數有幾滴,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對1毫升到底有多少形成進一步的表象。這對學生在后面的練習有很大的幫助,使學生的`估計有了一定的依據。
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準備了許多生活中的實物,讓學生在實驗中積累更多的直觀經驗。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毫升”的觀念,我抓住了學生好玩的天性,將1毫升的水滴在每一組一名學生的手中,看一看、記一記1毫升有多少,并說說感覺;然后讓每組學生在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觀察以后,說說給你的感覺;而讓學生感知100毫升時,我采用讓學生喝100毫升飲料的方式,說說可以用幾口喝完,算一算,每一口可以喝多少毫升等,學生逐步體驗,并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利于學習難點的突破。
【《升和毫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升和毫升教學反思04-27
升和毫升教學反思02-05
升和毫升教學反思15篇02-14
和的加法教學反思02-22
比和比例教學反思02-24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5-02
《河水和小船》教學反思05-02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03-25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3-23